深秋时节,在阵阵寒意中,曲阳县孝墓镇孙家庄村迎来忙碌的清晨。

果农陈世勋披上一件厚夹克,骑上电三轮,忙着去看山上的果树。

喂饱了家里养的5头牛,陈建忙来到村里的箱包加工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想着每天160元的工资,他干着有劲儿。

年仅29岁的村党支部委员李腾宇匆匆赶往村委会。

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全村420户1370人,耕地面积只有1213亩,山地面积却有5000多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0元,比保定市平均水平高出49个百分点。

退回到9年前,村里没一个人相信,这世代荒废的5000多亩山地能搞出这么大名堂。

整治荒山 试种果树

激活沉睡的资源

孙家庄的变化,始于2012年。那一年,村里有位能人返乡了。这位能人就是孙文龙,在外闯荡多年经商办企业,成为小有名气的小老板。

2012年3月,在县乡干部的动员下,孙文龙返乡创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来又兼任村委会主任。“学栖霞,种苹果。”头脑灵活的孙文龙是带着想法回来的。

没路、没土、没水,在荒山上种果树,颇为不易。

2013年春天,孙文龙带着村民在村西的西旦沟山上试种100多棵果树。2014年冬天,又尝试冬栽900多棵果树。2015年开春,果树开花了。当年,西旦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岭北养殖合作社成立了,采取“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模式,流转土地5000多亩,建立西旦沟现代农业园,大力发展林果经济、畜牧养殖、农家采摘等。2018年,西旦沟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19年10月,该村西旦沟牌农产品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绿色产品A级产品。

3公里柏油路 5大产业

集体收入从0到49万元

从海拔300多米的西旦沟现代农业园出发,沿着山间的柏油路往东走,没多久便来到了肉牛养殖场。

孙家庄村有3个肉牛养殖场,现存栏2000头,年均出栏3000头,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1个肉羊养殖场,现存栏600只,年均出栏3000只,年产值可达450万元。养殖产业直接带动就业40人,季节性带动就业400人。孙家庄村规模化的“种植+养殖”模式,也为解决牛羊粪便问题提供了契机。

出了养殖场,继续往东走,漫山遍野的光伏面板,使昔日荒山变身“太阳山”,也成为孙家庄富民增收的一大利器。

作为林果产业链的延伸,果酱加工厂就建在山脚下。今后,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业园区上万吨落果、裂果、畸形果,还能带动解决50多人就业,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

继续往东走,就来到了村里的箱包加工厂。加工厂归村集体所有,年产箱包20万只,占地5亩,全部为荒山坡,就近吸收5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养家两不误。

3公里柏油路,串起种植、养殖、光伏、果酱加工、箱包加工等5大产业,孙家庄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0到49万元的飞跃。

头雁引领 青年返乡

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群雁高飞头雁领。多年来,孙文龙一心扑在村里发展上,带领村民垦荒山、种果树、搞养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硬化全村街道,安装路灯,还新建了幼儿园和小学。孙文龙以公心、真心、热心处理村务,组织成立道德评判团,组织开展优秀村民评选、优秀儿媳评选,群众文化生活红红火火。

“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保定市50佳乡村振兴示范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一个个荣誉称号接踵而至。

在“头雁”引领下,不少“离家雁”纷纷返回孙家庄,李腾宇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在天津经营饭店6年的李腾宇有了回家的念头,“那时候,老人打电话总是念叨‘村里搞起了集体产业,变化可大了。’”

返乡后,李腾宇进入西旦沟现代农业园工作,凭借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将园区打理得井井有条。2019年,李腾宇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村党支部委员,成为村“两委”班子最年轻的一员,“小时候村里穷,大人们总说,走出大山才有前途。如今,越变越好的家乡,带给我挡不住的乡愁,所以我回来了。也欢迎更多的年轻人回来追梦。”(李慧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