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起源于明代,到清代时制作技艺日益精妙,题材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为主。所用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以白糖加少许麦芽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民间俗称“倒糖人儿”。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沈翔 摄影报道

广告

今年54岁的赵金留,新郑人士,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传承人。自小跟身为货郎的表叔学习传统糖画。当初学习糖画只是为了使自己多一门吃饭的手艺,随着技艺的不断提高,赵金留被糖画的魅力深深吸引。

赵金留糖画作品《金毛》。

赵金留糖画作品《大公鸡》栩栩如生。

赵金留说,画糖画前熬糖是个关键步骤,熬糖的目的是把糖液摊成糖片,以便在糖画绘制中使用,掌握好火候熬出的糖,透明度高,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这样才能作为绘制糖画的材料。

掌握好火候熬出的糖金黄剔透。

赵金留说,做糖画的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头脑里,糖画必须要胸有成竹,要趁热一气呵成,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糖画。

赵金留的挑丝有时候比头发丝还要细。

一只孔雀需要上千次不断的来回挑丝画成,耗费半小时左右画出的孔雀,精美细致,栩栩如生。

以勺为笔,以糖为墨。为了提高自己的糖画水平,赵金留废寝忘食的刻苦钻研各种糖画技艺。如今的赵金留不仅熟练掌握平面和立体糖画,还把传统的糖画逐渐精细化。

他把绘画技艺融入到了糖画之中,创造出了一门挑丝绝艺,所画出的糖画比一般的糖画精细优美,色泽光亮,栩栩如生,最细的挑丝比头发丝还要细,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