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作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如何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聚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10月30日,第二届长三角(苏州)数字经济峰会在苏州市相城区举行,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工商界知名人士和商协会代表300余人共济一堂,围绕“数字赋能,聚力共进”主题,共同构建数字信息共享互通的数字经济发展朋友圈,谋划推进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聚焦创新 抢占数字经济“新蓝海”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38.6%,有效支撑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前沿阵地,去年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纷纷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目标。江苏提出要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浙江要建设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安徽要成为全球数字科创高地,上海则将目光锁定“国际数字之都”。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创新指数和营商环境指数在国际上稳步提升,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但对标世界最好水平仍有不小差距。他建议,要依托中国海量的应用数据、丰富的应用场景,争取在人工智能领域率先突破,实现领跑;要重视基础科学领域研究,注重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厚积薄发;要对标世界数字经济领域顶尖企业,着力打造开源开放的数字经济平台;要加强国际合作,让企业在国际合作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突破。

当天,来自长三角地区33家数字经济领域的商协会组织、研究院和企业自发组织成立长三角数字经济联盟。江苏省总商会副会长、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会长、江苏联创集团董事长孙力斌表示,建设数字长三角是新时代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联盟成立之后,将围绕数据共建共享、数字技术协同研发、数字产业互联互通、数字城市融合创新等方面互通有无,加强合作,共同谱写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新篇章。

聚力融合 激发实体经济新活力

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江苏商会会长、月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表示,数字经济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地区产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试验场”。以峰会举办地相城区为例,近年来,该区研发引领前瞻布局,催生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强劲动力。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中国计算机学会业务总部及学术交流中心等一批科创平台和项目纷纷落户。截至目前,相城区今年已新增数字经济企业1141家,总数达到2625家,到“十四五”末将集聚1万家数字经济企业。

苏州市副市长顾海东表示,苏州正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的标杆城市,将力争为企业营造最优的环境、提供最好的资源、给予最精准的支持。

今年8月印发实施的《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突出创新引领、强化数据赋能,全面实施数字经济强省战略。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秘书长兼副会长、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会长、大任智库创始人卜安洵建议,江苏要突出时空数据、工业数据和消费数据,争取主导相关数据标准,引领相应的数据治理体系,建成数据大省。同时,大力引入开源算法平台,培养和集聚算法人才,引导建立算法市场,建成算法强省;规划全省云计算中心,与国际云算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实现单元算法成本最低,保障能源及计算安全。

“无论是地区还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千万不能一窝蜂,也不要盲目抄袭。毕竟每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一样。”浙江省商会副会长、全球浙商总会互联网委员会主席、盘石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田宁提醒说。

聚合人才 挖掘数字化团队新潜能

数字赋能,人才必须先行。“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打造一个全新的组织,同时也对领导力提出了升级要求。”卜安洵表示,数字化驱动企业组织、形态、流程、团队等多个方面都必须进行大转型,而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要靠企业高层的数字化领导力。

金蝶HR事业部首席专家陈继华指出,数字时代,人才希望在更加开放、充满挑战与活力的职场中获得成长。员工的职场幸福感将成为HR管理体系新的核心。

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秘书长何伟提出了人员数据化、人事在线化、人效智能化、人体平台化和人才生态化等人力资源数字化“五步法”。何伟表示,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人力资源的核心理念应当从专业专注转变为创业创新,企业的组织形态也从垂直矩阵转变为平台+自主经营体,人力资源部的结构随之从以往的六大模块和三个支柱变成了前中后三台,经营模式将从岗位薪酬+资金激励转变为及时分配+数字货币,人才评估从财务数据+绩效管理+民主评议变成了经济体+组织体+关系体,分工从岗位职责+胜任力模型+任职资格变成派单抢单的任务与人的匹配,培养模式也将从以往的师带徒、企业大学变成学习图谱+问题解决,决策模式将从逐级汇报+高层决策到数据+算法+创见。(杜颖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