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师傅,记得去领小区新的门禁卡啊!”昨日上午,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北安门社区党委书记赵卫,来到后宰门街36号2幢楼小区门口,每看到一名出入的居民,都忍不住“多嘴”说一句。再过两三天,小区崭新的门禁系统与开放式车棚就能正式投入使用,赵卫心中充满了期待。

把居民“鸡毛蒜皮”的小事,当作社区工作的“头等大事”,是赵卫的工作准则,也是她对社区社工的要求。21年社区工作中,她始终将这句话贯穿工作始终,办结一件件群众“烦心事”,淬炼党员初心使命。

实事办到居民“家门口”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北安门社区,在后宰门街36号2幢楼小区门口,遇见了正在跟物业确定门禁通电时间的赵卫。“不放心,每天都要过来转一转。”赵卫说,小区门禁启用后,将率先试点封闭式管理,迈出老小区零散院落系统整合管理的一大步。

老小区能“管”起来,也是居民心心念念的事情。后宰门街36号2幢楼共有3个单元,设有1处出入口。过去,小区车棚老旧封闭,没有充电设施,电动车充电私拉乱接现象屡禁不止;共享单车、自行车等杂乱放置,影响居民出行。

居民的呼声传递到社区,综合考虑之下,改造事项被列入社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中。赵卫为此跑了好几个社区,拍下数张不同款式的开放式车棚照片,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居民议事会上,一张张分享给居民看。

数月改造下来,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面貌已焕然一新,非机动车整齐排列在车棚里,重铺的沥青路平整干净。“原来小区杂物乱堆,现在清清爽爽,每次路过看着就舒心!”小区居民马勇魏说。

服务送到居民“心坎里”

办结居民家门口的“烦心事”,这是赵卫社区工作的常态。北安门社区老旧小区众多,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广而杂的需求。相较于坐等群众上门提需求,赵卫更喜欢走出去,走进小区院落、居民家中,与居民面对面谈谈心。用她的话说,这样才能“走进居民心坎里”。

从到社区第一天起,赵卫就给自己定下了“五必访”任务:逢党员组织关系转入,要“必访”;对重点群体、驻区单位,要“定期访”,若有居民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有矛盾纠纷,要“随时访”。

2017年6月,以“更好地服务人、更多地带动人、更紧地凝聚人”为宗旨的“赵大姐工作室”揭牌,赵卫带领20名团队成员风雨无阻,脚步遍及社区各个角落。21年下来,据不完全统计,赵卫共走访居民群众近万次,对社区600多名党员、每一户特殊家庭居民的大事小事,都了然于心。

协商议出居民“一家亲”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不仅要“出大力”,更要“使巧劲”。以总人数17人的社工队伍要服务好常住人口超1.2万人的社区居民,单靠个人或社工力量只是杯水车薪。多年工作积累,赵卫也有了社会治理的心得:一方面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引导共建单位“出力”;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协商议事,培养居民“管家”。

“民生菜单招亲会”,是北安门社区响当当的共建品牌。党员群众下单、社区党委接单、共建单位做单,“招亲会”办了6年,为社区“招”来了近30家紧密合作的共建单位,累计为居民办结了78项民生实事。

社区建设,居民是主力。赵卫拉起数支党员队伍,每个楼栋成立党支部,收集居民意见,在党员议事会上,楼栋长将居民意见整合上报,由社区梳理项目清单,最后通过居民协商议事会表决当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清溪村10号小区增设楼道扶手、前半山园片区添置楼道灯、后宰门街等小区加装楼道“四件套”……家门口的“微改变”,换来了实打实的“幸福感”,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也明显提升了。如今的议事会上,已是居民代表活力满满、各抒己见的场景。

“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扎根基层21年,赵卫已然将社区工作当作一份崇高的事业,“我将继续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付出百分百的气力,在为民服务中淬炼初心,真正书写党员先进性与奉献精神。”(邓露洁 夏雪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