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多伊格《山谷的建筑师之家》

彼得·多伊格《山谷的建筑师之家》

油彩画布,1991年作,200x250公分

估价:14,000,000至18,000,000英镑*

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的里程碑式杰作《山谷的建筑师之家》创于1991年,标志着其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从切尔西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一年,就获得「白教堂艺术家」殊荣。

多伊格为接下来的白教堂画廊画展只挑选了四幅作品,此作正是其中之一。其余三幅包括2006年于蘇富比上拍的《铁山》(1991年作),是画家首幅以逾100万英镑拍出的作品;另外还有《玫瑰谷》(1991年作),在去年以2,880万美元刷新在世英国艺术家作品的拍卖纪录。《山谷的建筑师之家》随后更入选多伊格首个在艺术机构举办的大型画展——1996年德国不莱梅当代艺术协会(Gesellschaft für Aktuelle Kunst)展览。

《山谷的建筑师之家》的大屋来自画家在加拿大的童年回忆,那是艾伯哈德·蔡德勒(Eberhard Zeidler)的家,位于多伦多市郊的豪宅区玫瑰谷。尽管这座住宅是画名阐明的主题,画中诡异的氛围与构图却可追溯至建筑师科比意(Le Corbusier)设计的一幢著名建筑——法国东北部布里埃的「公寓大楼」。1991年夏天,多伊格身为修复人员,跟随团队的艺术家及建筑师参观这幢自1973年已经荒废的大楼。透过周边的茂林望出去,大楼的现代主义风格打动了多伊格。它看上去游移不定,触手难及;阴森诡异但也平易近人,令人安心却又难以捉摸。

多伊格的四大最高拍卖纪录中,其中三次于过去12个月内刷新。

鲁道夫·斯丁格尔《无题》

鲁道夫·斯丁格尔《无题》

油彩画布,2009年作

估价:4,000,000–6,000,000英镑*

《无题》尺幅巨大,让人彷佛置身其中,画中的阿尔卑斯山提洛地区是斯丁格尔的成长之地,他透过着重过程的绘画创作,取得冷漠疏离的效果,对内心情感发出呼唤,在后现代及后摄影时代为浪漫主义重新注入生机。

画中的雄伟山峦披上一层不食人间烟火的冷漠面纱,荒凉一片,令人联想起贾斯帕·戴维·费得利奇的笔下风景,不过象征人文内涵的旅人背影却不见踪迹。此作孤寂冷峻,全然不见传统绘画蕴含的高涨情绪,十九世纪关于浪漫主义崇高的解读因此无处可寻。然而,斯丁格尔在描绘这座环境严酷、充满戏剧张力的山脉时,却刻意营造出与此互相矛盾的平凡之感。画中的阿尔卑斯山照片几乎与原物无异,画家对照片的还原一丝不苟,一种平凡感自然流露而出。

斯丁格尔以照相般的精准,用颜料复制出老旧银盐相纸表面的颗粒质感、日渐残旧与银粒子镜像化的效果、负片的划痕、灰尘、褶痕及原始照片的凹凸皱褶。这是一幅充满缅怀意味的画作,从柔和的对焦与模糊的色泽可见,原始照片的确相当古旧,被人反复摩挲欣赏,保存状况也不尽人意;考虑到拍照地点,这无疑是带有自传意味的作品。

鲁道夫·斯丁格尔在格拉西宫,2013年摄,©弗朗契斯科·卡洛兹尼/尾箱档案(Trunk Archive)

鲁道夫·斯丁格尔在格拉西宫,2013年摄,©弗朗契斯科·卡洛兹尼/尾箱档案(Trunk Archive)

《无题》是披着机械绘画伪装的后里希特浪漫主义复辟,里希特创作里的情感空洞与客观精确──即追求效果如同拍照的绘画──在斯丁格尔手中再现,然后被颠覆,并弥漫着一股深沉的集体忧伤:灵魂如行尸走肉,留恋逝去事物,哀叹往日不再。二十世纪下半叶在艺术中被过滤掉的情感,在斯丁格尔的创作中慢慢苏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