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9日),东莞市自然资源发布了《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公示。
东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是广深“双城联动”的重要联结纽带。
(资料图)
在“双区”建设背景机遇下,将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携手打造大湾区核心引擎,共同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本规划聚焦发展定位、产业发展、双城联动、交通等方方面面。
明确“三纵三横田字型”发展骨架,强化与广州、深圳、惠州周边城市的联系,打造“三纵三横”发展走廊,形成“田字型”发展骨架,对接区域格局。
谋划轨道枢纽、产业片区、特色服务片区等多功能,多类型的城市节点,支撑城市发展战略。
交通方面,至2035年,规划476公里,至2050年,规划6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三心之间联系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中心城区范围内绿色出行方式在全方式中占比不低于75%。
依托深圳都市圈,稳固“二主六副”铁路枢纽布局,强化东莞六大片区与广深衔接。
根据规划显示,东莞目前常住人口1047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1184万人。
1、发展格局
定位方面,以科技创新和选进制造为主,把握双区与黄金内湾的机遇,打造湾区明珠、科创新都、产业名城,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
2、打造双城联动链接纽带
2.1、明确“三纵三横田字型”发展骨架
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效连接广、深等核心城市,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周边城市共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规划显示,强化与广州、深圳、惠州周边城市的联系,打造“三纵三横”发展走廊,形成“田字型”发展骨架,对接区域格局。
谋划轨道枢纽、产业片区、特色服务片区等多功能,多类型的城市节点,支撑城市发展战略。
2.2、形成“一主两副六片区”的城镇体系
一主:中心城区作为作市唯一的行政文化、金融商贸、公共服务中心,是展示东莞现代化都市形象的主要区域;
两副:滨海湾、松山湖副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职能,其资源要素配置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职能进行,体现制造立市的城市特征;
六片区:
“中心协同”片包括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与滨海片区;
“特色均衡”片包括临深片区、水乡片区、东部片区。
3、构建美丽开发保护格局
4、产业方面, 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之都
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积极推动产业由粗放转向高效集约、由依赖转向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营造创新和选进制造共融的产业空间,保障产业用地规模和效率,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之都。
支持松山湖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营造创新和制造共融的产业空间
5、以人为本,共建包容共享品质家园
教育:新增教育设施用地占全部新增公服用地的60%
医疗:规划床位数较现状增加140%;
6、建设轨道都市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引领的多模式、一体化、差异化的大公交体系。至2035年,规划476公里,至2050年,规划6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三心之间联系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中心城区范围内绿色出行方式在全方式中占比不低于75%。
依托深圳都市圈,稳固“二主六副”铁路枢纽布局,强化东莞六大片区与广深衔接。
构建引领城市发展的交通廊道
依托轨道和快速干道,构建“三纵三横”交通廊道,支撑和引领城市轴带发展。重点加快推进“三心”之间中交通走廊,水乡至东部北交通走廊。
【东莞楼市大事】 所属房网/咚咚找房平台 资讯中心团队原创号,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转公众号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本文部分信息及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