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见习记者 谢钱钱
本报讯4月8日,一场围绕刑事辩护律师“道与术”的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同时,一本记录了司法改革背景下社会变迁过程中律师刑辩日常活动、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新书《刑辩日记》发布。据悉,此次会议由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主办,来自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律界人士以及社会人士参加。
河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郝铁川指出,刑事辩护是人权保障的“晴雨表”,被追诉人的辩护权能否得到保障,律师刑事辩护水平的高低,反应了法治化水平的高低。在他看来,在当今法学教育体系中,法学学子更应将法学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去了解检察官如何起诉案件,法官如何审理案件,律师如何与当事人打交道并代理或辩护案件”,以做好从“法学新青年”到“卓越法律人”的转变。浙江省法学会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精诚申衡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李永红分享了此次新书的创作经历,从刑辩的意义、刑辩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享,“法律的背后是公理”,他特别指出,遇到规则模糊不清的疑难案件时,刑辩律师需要穿透规则、循名责实,“刑事逻辑入罪讲规则,辩护逻辑出罪讲原则”。
会上,与会嘉宾、刑辩律师、社会各界人士围绕刑事辩护的道与术、新时代刑事辩护展望两个主题开展热烈讨论。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林东品对刑事辩护的信仰之道,生存之道等进行分享。在他看来,刑事辩护的道,便是坚守法治信仰,守护公平正义,这既是一位刑辩律师的职业情怀,也是责任担当所在。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唐国华从情怀、道义、专业等角度阐述刑辩之道,在他看来,道是根本,术乃手段,二者应以道为根本,不应只追求刑辩之术而忽略刑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