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色“土壤” “碳”寻转型之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湖南醴陵市打出陶瓷产业节能减碳“组合拳”,全力打造现代化“绿色瓷城”

□ 本报记者 邢成敏

千年瓷都,湖南醴陵。作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醴陵陶瓷出口份额稳定在全国40%以上,居全国第一;作为能源消耗集聚产业,其能耗一度占醴陵规模企业能耗的60%~70%。

如何“碳”寻转型之路?2005年以来,醴陵市打出一套陶瓷产业节能减碳“组合拳”,从政策引导、氛围营造、资金扶持、创新驱动、目标倒逼机制建立等方面集聚发力,助力产业“绿色蝶变”,全力打造现代化“绿色瓷城”。

打好陶瓷节能政策“组合拳”

近年来,醴陵市不断健全党委政府陶瓷节能“双控”机制,全域实现从入园审批、节能审查、环评批复、立项备案到事后监管的全流程动态式清单监管,重点用能单位华联瓷业、华鑫电瓷全部接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出台产业突围“四个十条”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能效对标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首次获得湖南省、株洲市“两型企业”“绿色工厂”认定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及其微电网示范工程、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工业园区能源管理服务平台;为10余家陶瓷企业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4521万元,撬动企业投资4.964亿元用于节能技改。

推进新旧能源有序稳妥替代

实施“煤改气”工程。建成西气东输醴陵分输站,通气区内128家陶瓷企业燃煤窑炉改造成为燃气窑炉,年减少能耗30.5万吨标煤,年节约能源直接成本1.12亿元,综合节约燃料成本35%~50%。

实施“电代气”工程。国家电网醴陵供电公司2017年以正阳精密陶瓷为首家试点单位,实施电能替代工程。截至2022年,全市电窑炉累计负荷超过600万千瓦时,占全部生产负荷的60%以上。

实施“绿电替代”工程。2021年成功入选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文家牌10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截至2022年,全市陶企建成、在建和拟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近60个。

强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以技术创新驱动陶业节能。拥有株洲市级以上陶瓷创新中心26个,其中国家级中心2个、省级中心11个,湖南省陶瓷研究所获评全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阳东磁电专利成果“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成套技术装备”关键技术被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阳东磁电与阳东生物洁能首创微波高温烧结技术,形成标杆企业培育的“醴陵经验”。

以试点示范培育节能标杆企业。华联瓷业、华鑫电瓷等企业被评为省级绿色工厂,新世纪瓷业、银和瓷业等企业获评株洲市“两型企业”,阳东电瓷电气、新世纪陶瓷等企业节能降碳改造项目获国家专项支持。

以设备工艺升级加速绿色智造。2020年以来,近100家陶瓷生产企业累计投入近4亿元进行工艺设备升级,引进近1100台(套)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90%以上陶企采用窑炉余热利用技术,综合节能率达30%。

“双碳”背景下,醴陵节能有“数”。2020年以来,陶瓷全产业链在保持产值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年能耗逐年降低,从2020年的65.30万吨标煤下降到2022年的56.81万吨标煤,全产业链能耗下降15%以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