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晚, 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新疆人民会堂开幕。当天,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宣传片《在新疆,领舞世界》在15时06分上线。24小时内被疆内外160余家媒体转发,观看量超过900万。从张骞凿空之旅的脚步,到献礼丝路的舞步,2分24秒的视频里,舞者们从库木塔格沙漠跳到巴音布鲁克草原,从喀什古城舞到大海道……向世界展示了美丽的新疆。
【资料图】
镜头里每一位舞者都是那么多光鲜亮丽,
舞台上,
每一个舞动都是那么优美令人陶醉。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图片中的这些舞者都是从小开始练舞,
本该玩耍的年纪,他(她)们却是一年四季都在擦地、蹲、划圈、小踢腿、跨掖蹲、下腰、控制、压腿、下叉、大踢腿……中度过。
一切的辛苦,
只是让腿控得高高的。
打开时间记忆的闸门,
走进舞者的背后,
原来,他(她)们是这个样子!
1962年,北京东方歌舞团老师常增礼在教阿依吐拉排练新疆塔吉克族民间舞蹈《牧羊女》。张祖道 章梅摄
1940年5月30日,阿依吐拉生于库车县的一个小村。
“阿依吐拉”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金子般的月亮”。
她自幼喜爱舞蹈,其表演细腻,舞姿轻盈优美。
她跳的《摘葡萄》《天山之春》《赛乃姆舞》《迎亲人》《牧羊女》如今依然令人津津乐道。
2022年12月,被授予“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终身荣耀艺术家”称号。
1987年,新疆艺术学校少儿杂技班的学生在音乐伴奏下紧张进行基本功训练。李杨 武斌摄
“坚持,再练15秒!”
1987年在新疆艺术学校少儿杂技班训练现场,
记者听见教练对训练的孩子们不停地说着这句话。
或咬紧牙关,或累的表情已经变形
可是少年舞者依旧再坚持。
如果说,
舞蹈中给人美的享受,
那么,舞台上杂技是集舞蹈、惊险、刺激为一体的视觉冲击。
2004年10月27日,12岁的法如克·白克力(左二)在训练中意外受伤。老师们对他受伤部位进行紧急处置。姚新生摄
2004年11月4日, 在乌鲁木齐团结路的新疆杂技团,
孩子们正在进行各种杂技课目的训练。
这些小演员们,每天清晨7时30分起床训练,
上午上形体课、练基本功,
下午练毯子功,上杂技节目课,
到了晚上7时30分,整天的训练才结束。
晚饭后,还要上2个小时的文化课,
9时30分才能够回寝室休息。
2010年8月31日,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吐尔逊古丽在为舞蹈演员排练。姚彤摄
2010年9月8日至9日,“穿越时空——丝绸之路”系列音乐会将在新疆人民会堂隆重上演。
作为音乐会上不可或缺的舞蹈进入到最后的紧张训练之中。
8月底的乌鲁木齐依旧是炙热难耐,
每一次训练,
都需要舞者像正式演出一样,
动作到位,表情到位,眼神到位……
汗流浃背是家常便饭!
2011年12月28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胡杨歌舞团的演员在排练春节文艺晚会节目《胡杨少女》。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新疆是歌舞之乡,
载歌载舞是新疆的一张名片,
专业演员走下绚丽的舞台,
让文化惠民工程走进寻常百姓家。
与观众距离更近了,
表演更不容有一丝的含糊,
训练也就更加辛苦。
2014年8月15日,歌舞团演员在高强度训练后疲惫不堪。邹懿摄
2014年8月12日闭幕的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中,
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选送的女子群舞《摘葡萄》和女子独舞《玉龙河的姑娘》分获金奖和铜奖。
为了这一殊荣,
所有的演员每天都是高强度的训练。
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成本”除了舞者谁人又能知多少?
忍受别人无法想像的苦,
为的只是让腿控得高高。
为了让舞姿更加优美,
忍着疼痛,把腿、腰、肩、脚背压到了非正常状态。
为了让技巧更加娴熟,
每一次摔在地板上的疼痛只有自己知道。
2021年, 74岁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萨吾尔登传承人红梅依然翩翩起舞。刘素针 于苏甫·艾尼 楠登摄
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喜欢舞蹈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红梅。
60多年来,她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舞蹈事业中 。
她说,她会一直跳下去。
2023年7月20日,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乌鲁木齐开幕。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谢龙摄
绚烂多姿的舞台,
令舞者光彩耀目。
可谁又知道,
舞者的背后,
是无休止训练后留下的伤痕,
是没有周末的训练,
是从不敢大快朵颐的享受……
因为爱,所以坚持
这,就是舞者!
监制:王宏
图片监制:宋君
策划:杨涛 丁文
文:丁文
海报制作: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