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网兰州2月14日电(记者梁军)记者14日从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当地通过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和特殊人才开展职称评定,鼓励农民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形成了一批乡村人才队伍,已有2万余名农民获得职称。
根据甘肃省人才职称评定相关文件,甘肃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村能源、农业机械化、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环境保护以及民间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工艺技艺等方面的农村各类人才,按照相应条件分别评定为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
针对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服务型等不同人才特点,甘肃为“农把式”“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量身制定符合区域特点、产业特色和发展特征的评审标准,形成了一批有技术、有专长、有业绩、有认证的乡村人才队伍。
魏自明家住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迎恩村,2022年获评高级农艺师职称,成为拿到“官方认证”的新农人。他创办的企业依托高校成立专家科研工作站,开展尾菜无害化处理项目相关研究,一跃成为张掖市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填补全市尾菜处理空白,带动增加100多个就业岗位。
魏自明(左一)同农技专家和农民群众探讨有机芹菜在戈壁农业大棚种植技术。
在职称评审过程中,甘肃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答辩现场设在了果蔬大棚、农作物种植基地,让评委与农民走进菜地、果园、牛棚或羊圈,直观全面展示参评人员的专技水平和能力。
“给农民评职称是为乡村赋能加力的措施之一,目的是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培养和开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甘肃省人社厅职称管理处处长向东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