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陈隽逸
记者从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吹风会获悉,贵州全省水土保持率提升到2022年的74.03%,水土流失面积较2015年消减了0.54万平方公里,1.4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实现强度下降,从2018起连续四年被国家考核评估为优秀等次。
为保持水土,贵州强化顶层设计,协调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印发《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贵州省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明确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目标任务。成立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包含水利、发改、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委员单位,完善水土保持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各委员单位水土流失防治职责。出台《贵州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连续5年开展省对市、市对县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压紧压实各级政府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强化建管机制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升治理成效。建立并落实竞争立项机制,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与特色农产业结合程度、项目资金管理、验收、目标责任考核等方面作为评分指标,择优选定项目县,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治理成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出台系列规范性文件,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减轻建设单位负担,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约束作用。创新监管模式,率先实现全省“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全覆盖,及时查清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情况。水利、交通、能源、生态环境厅等主管部门持续开展联合监管,督促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联合检察院、法院、综合执法等部门对典型违法项目立案查处,严肃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
突出信息化建设,夯实水土保持基础支撑。建成贵州省水土保持大数据平台,将3.7万余个水土保持方案信息、2.7万条小流域信息、450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及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等数据资源整合入库,支撑水土保持监管、治理、监测、考核等全方位全过程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