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华友钴业(603799)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30.34亿元,同比增长78.48%;实现归母净利润39.10亿元,同比增长0.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9.80亿元,同比增长3.29%。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0.10亿元,同比增长44.64%;实现归母净利10.24亿元,同比增长-15.10%。

投资要点:

公司2022年业绩创历史最佳。2022年公司主营产品出货量大幅增长,正极材料出货量约9.03万吨,其中三元正极材料总出货量8.03万吨,同比增长约69.41%,8系及9系以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约6.64万吨,占三元材料总出货量的约82.71%,其中9系以上超高镍出货量3.34万吨,同比增长1005.43%;钴酸锂出货量0.99万吨,同比增长12.58%;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约9.89万吨(含内部自供),同比增长63.90%,产品毛利率较2021年提升5.41%,高镍产品占比逐步提升;钴产品出货量约3.69万吨(含受托加工和内部自供),同比增加2.03%;镍产品出货量约6.73万吨(含受托加工业务和内部自供),同比增长311.53%。此外,公司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与特斯拉签订三元前驱体供货框架协议,深化与孚能、当升、容百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主导产品进入LG化学、SK、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供应链,公司市场地位稳步提升。

公司战略合作取得全面突破。2022年3月,公司与大众汽车(中国)和青山控股集团就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达成战略合作意向。4月,公司与淡水河谷印尼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合作Pomalaa湿法项目;7月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双方与福特汽车签署合作备忘录,引入福特汽车共同规划建设Pomalaa湿法项目;并分别于11月和今年3月与淡水河谷印尼和福特汽车签署正式合作协议。2022年5月,公司与宝马集团开展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创新合作;与LG化学在韩国成立合资公司,深化正极材料业务合作。7月,公司与LG新能源就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达成合作意向;与特斯拉签订三元前驱体供货框架协议。9月,公司与淡水河谷印尼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建设Sorowako矿山湿法项目。2023年1月,公司与浦项化学和浦华公司签订三元前驱体长期供货协议,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域的竞争力;2023年4月,公司与LG化学等签署投资谅解备忘录,计划在韩国投资设立电池材料生产工厂。

公司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印尼区华越6万吨镍金属量湿法冶炼项目自2022年上半年提前实现达产后持续稳产超产;华科4.5万吨镍金属量高冰镍项目全流程于2022年四季度投料试产,并于2023年一季度末基本实现达产;华飞12万吨镍金属量湿法冶炼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华山12万吨镍金属量湿法冶炼项目和Pomalaa湿法冶炼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展开。非洲区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项目快速建设,2023年3月底项目正式投料试生产并成功产出第一批产品。衢州区定增募投年产5万吨高镍型三元前驱体项目、可转债募投年产5万吨高性能三元前驱体项目先后建成试产并积极推进量产认证。桐乡区与浦项合资的二期项目顺利推进。成都区巴莫正极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广西区年产5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10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一体化项目、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全力推进。公司园区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衢州产业园经过10年建设发展,已经成为钴镍冶炼、锂电材料、资源再生的一体化先进制造基地,成为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园区,成为“两集两化”的成功典范;广西产业园道路管网、供电供水等公用设施不断完善,基地框架逐步拉开。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根据宏观和行业变化、公司经营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92.30/103.90亿元至73.08/96.13亿元,预计公司2023、2024和2025年全面摊薄后的EPS分别为4.57元、6.01元和7.29元,按照5月15日53.85元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11.79X、8.96X和7.39X。考虑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需求,预计钴价格及系列钴产品短期内维持震荡格局,随着未来公司产能进一步扩张和释放,预计公司营收和盈利会继续保持增长;目前公司估值水平相对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美联储加息超预期;(2)国际宏观经济下行;(3)地缘政治冲突加剧;(4)行业政策发生变化;(5)钴、镍价格大幅波动;(6)下游需求不及预期;(7)公司产能供给不及预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