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6月14日电(记者 王淑娟)国内银行迎来存款“降息潮”、居民储蓄存款增速创十年新高、新基金发行频频遇冷、保险保费全面回暖……在利率下调叠加理财产品刚性兑付预期打破的大环境下,传统依赖无风险产品投资理财的模式难以跑赢通胀,倒逼大众关注资产配置问题。低利率时代,如何打理好自己的“钱袋子”,正成为百姓关注的话题。


(相关资料图)

近日,记者围绕利率下行的原因及趋势、大财富管理市场现状、资产配置及养老规划等话题,采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平安新银保产品策略负责人、北美精算师王瑞等业内专家。

财富管理变奏,保险产品受青睐

近期,六家国有大行率先下调部分存款利率,调整后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为2.5%。继此之后,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12家股份制银行也陆续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从今年年初至今,国内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历多轮调整。至此,国有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经全线跌破3%,存款利率走低已是大势所趋。

芮萌认为,综合国际和国内宏观环境,预计我国利率下行将是长期现象。伴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用不同的金融工具科学地配置资产、储备养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在日益凸显。

从今年的保费数据来看,保险产品正在成为分流存款的方向之一。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保险行业保费达2.3万亿元,同比增9.8%,其中寿险同比上升11.8%,行业回暖明显。

针对这一数据表现,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在研报中表示,伴随存款利率降至3%以下,居民对于具有收益确定性的保险储蓄类产品需求持续旺盛,而产品预定利率变化也不会改变保险收益确定性这一稀缺特点,储蓄类保险仍将持续推动寿险新业务价值的成长。

深耕保险行业多年的王瑞表示,客户对保险产品普遍存在两方面需求,第一是投资属性,要求保险产品具备长期的、确定的收益率,尤其在存款利率下降和基金波动加大的背景下。第二是功能属性,特别在养老储备这个方面,对于持续终身、稳定给付的现金流来保障养老生活有强烈的需求。因此,无论利率长期走势如何变化,保险作为投资属性的产品,通过锁定利率,保证了和权益市场及利率波动的零相关性,从而隔离波动、有效帮助客户降低了不确定性,是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类别。而对于退休后更多需要花钱的客户而言,保险稳定给付的功能属性更为凸显,能有效对抗长寿风险、隔离市场风险,维持生活的稳定性及高品质。

财务与服务双管齐下,品质养老需求高涨

老龄化的趋势下,养老金储备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了更好发挥养老第三支柱的作用,去年我国出台个人养老金账户税优政策,鼓励公众进行个人养老金储备,也鼓励商业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其中。

“所谓养老三支柱,一是靠国家,二是靠企业,三是靠自己,也就是商业养老。而目前我们商业养老在三大支柱中占比并不高,这也是养老金政策出台的原因。”芮萌分析,第三支柱中参与的行业不仅有商业银行、公募基金,还有保险,而由于保险具有期限长、利率锁定等特点,在养老领域具备天然优势。养老除了财务上的储备还需服务加持,目前诸如泰康、平安等保险企业在销售保险产品的同时,也提供包括养老公寓在内的养老服务。

除了财务储备之外,医疗健康、甚至社区养老的新模式近年来也受到追捧,高质量、全周期、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将会成为刚需。

“养老资产管理和养老生活服务是互相打通的,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养老年金保险类产品,每月能给客户提供稳定现金流,这笔钱还可以一站式对接至康养社区。不仅解决客户的资产问题,还能满足其生活、服务等各方面需求。”王瑞表示。

在利率长期下行的预期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宏观背景下,居民的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将会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专家建议,居民在进行财富管理时,需要提前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和人生阶段进行统筹考虑,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需求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