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在计划中公布的2023 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中,包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稳步推进重点更新单元和利益统筹 项目,加快完成龙城嶂背、坪地北、平湖鹅公岭等大面积产业空 间整备工作,力争形成连片产业用地 3 平方公里。
● 开展宝荷九年一贯制学校、深圳中 学龙岗初级中学改扩建工程等 12 所义务教育学校项目主体建 设,新增学位超 2 万座。积极推进“云端学校”建设,将黄龙陂 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未来教育实验学校。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高水平研 究型大学,加快南方科技大学半导体学院建设,积极推进暨南大 学深圳校区落户龙岗。
● 大力推进市第二眼科医院、区骨 科医院二期等 20 个在建公立医院项目建设,新增病床位 500 张 以上。吸引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办医,加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暨南大学合作共建龙岗区第二中医院(筹) 等合作项目建设。
● 多渠道筹集公共住房,全年 完成筹建公共住房不少于 2.62 万套。
●稳步推进深大、深惠、深惠城际大 鹏支线、轨道 3 号线东延及 16 号线南延建设。推动富安路中段 等30条道路建成通车、龙翔大道东延等34条续建道路加快建设、 晨华路等 40 条道路动工。推进大运枢纽、平湖枢纽、五和枢纽站城一体规 划建设。
2023 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一)深化改革攻坚,激发强大内生动力
1.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底盘。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方面,科学开展龙岗区“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紧扣“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战略,用足用好市区联动高质量发展会议机制,高位破解一批制约我区发展的掣肘性难题。围绕全年经济稳增长目标,持续强化经济分析和调度,监测研判经济指标运行态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提升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能级。加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二期、深圳音乐学院建设、盐龙大道南段、东部过境通道、如意路南延通道等进度,补齐片区基础设施短板。抢抓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契机,规划建设深港科技产业园,对接香港产业资源,主动承接前海、河套等重要平台要素溢出,促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深化前沿创新,集聚更多科教资源。探索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建设路径,推动深港规则衔接试点先行先试。
3.谋深做实年度改革项目。全面对接落实市 2023 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任务,积极承接市一级改革项目在龙岗区先行先试。优化完善区“改革执行与创新成效”绩效评估指标,进一步压实改革责任,激励形成改革创新良好氛围。聚焦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领域,继续谋深做实年度改革计划。强化清单管理,形成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区级重点改革项目和“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四张清单”。
4.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扶持超 50 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400 家规上工业企业上云。落实“审批围着项目转”理念,深入实施优化项目审批“1+N”政策体系,推动各类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坚持“经营城市”理念,聚焦综合片区开发和教育、文体、养老、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研究引导采用争取国家与市级补贴、PPP、城市更新及利益统筹配建、居住用地捆绑公共项目出让、国企市场化融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多元投融资模式,激发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活力,全过程参与公共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加大 REITS 试点工作力度,深入挖掘储备优质项目,盘活存量资产。深化“信用+”多场景应用,加大“信16易贷”服务力度,以信用价值增强企业获得感。扎实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完善“龙 i 企”平台,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二)强化创新引领,打造科技强区
5.加速创新资源集聚。加快推进深圳科技博览中心建设,打造创新地标。持续推动国高企业增量提质,新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 5 家,国高企业总量超过 3300 家。深入开展“火种计划”,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0 家以上。高标准建设国际大学科技园,加快推进暨南大学等合作办学进展。推动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增设龙岗版块,促进科研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6.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开工。支持 3 家诺奖科学实验室、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发展。鼓励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各类创新平台,新增创新平台超 25 家。支持港中深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共同申请粤港澳计算与交互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依托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龙岗分窗口等专业资源,加快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擦亮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金招牌”。
7.加快引进培育人才。深化产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改革,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新增省市创新创业团队 2 个以上。依托市孔雀计划产业园、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深港)等平台,举办企业、人才对接交流会,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办好深圳人才日、龙岗高层次人才活动节项目,擦亮深港国际人才创新峰会品牌。支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一流职业院校,推动龙岗中专创建国家级“双优”中职学校。探索建立龙岗区职业技能培训共享平台,支持“工匠工作室”建设,推动 22家重点企业完成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培训技能人才 8 万人次以上。
(三)健全多元产业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
8.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11+2”产业集群,巩固提升“IT+BT+低碳”三大主导产业优势,完善“六个一”工作体系和系列配套文件,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要素保障。完善多部门协同机制,积极配合市区联动,加快形成龙岗区现代产业体系。狠抓行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集中力量招大引强。
9.倍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动能。深入开展“强芯铸魂”行动,构建支撑深圳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全球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链组织中心。发挥 IC 基地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重点企业落户。推动方正微电子扩产项目建成投产,深圳工业软件园、平湖智造园加快建设。推动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小型企业上云上平台。开展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应用试错迭代更新,加快构建深圳软件产业发展第三极。
10.提速建设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加快建设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一期,开工建设二期项目。加速落地一批高质量、高标准新型产业用房,引进基因治疗、AI 制药、医疗器18械等多元化配套产业,构建完整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围绕产、学、研、医融合发展,覆盖药物研发、实验、生产全生态流程,积极引入生物实验室、制药概念验证中心、细胞产业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机构,形成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紧密联动,打造集研发办公、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实验室、集中生产配套设施于一体的新一代专业化产业园区。
11.培育壮大高效节能的低碳产业。健全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顶层设计,依托深圳国际低碳城、龙岗东先进制造业园区等载体,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动国家能源产业创新中心、新能源产业基金等平台落户,大力发展 LED 照明、高效制冷、绿色建材、固废处置、安全节能环保综合服务等领域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聚集区。规划建设全市首个平方公里级“IT+低碳”智慧园区,积极争取中节能集团科创总部等重大项目落户,推动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电子研发项目动工建设,提升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能级,培育引进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的领军企业。
1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建设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力争百亿级建筑业企业由 2 家增至 5 家以上,十亿级企业由 35家增至 50 家以上,建筑业产值达 2000 亿元。出台支持全屋智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新增全屋智能上下游产业链头部企业 6 家以上。推进龙岗区优势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全面转型,研究出台家具、眼镜产业扶持政策,打造“一站式”产业小镇。积极培育外19贸新动能,提升华南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规模,开工建设平湖跨境电商产业园、10 家产业链上企业入驻。加快建设龙岗数创走廊,引进培育影视动漫、数字娱乐等文创产业项目 12 个以上,完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
13.强化产业空间保障。稳步推进重点更新单元和利益统筹项目,加快完成龙城嶂背、坪地北、平湖鹅公岭等大面积产业空间整备工作,力争形成连片产业用地 3 平方公里。高标准建设龙岗东、中、西三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建成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一期)、深龙投智慧云谷大厦,开工建设园山优质产业空间等项目。积极推动第二批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建设,新建一批高标准、定制化可租可售的制造业用房,推进“工业上楼”试点项目落地实施。
(四)扩大有效优质供给,绘就城区幸福底色
14.加速迈向教育强区。开展宝荷九年一贯制学校、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改扩建工程等 12 所义务教育学校项目主体建设,新增学位超 2 万座。积极推进“云端学校”建设,将黄龙陂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未来教育实验学校。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快南方科技大学半导体学院建设,积极推进暨南大学深圳校区落户龙岗。编制新一轮民办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民办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深化职教集团化办学,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创优。健全幼教集团内部治理体系,扩大集团化办学影响力、辐射力。
15.打造高品质健康龙岗。大力推进市第二眼科医院、区骨科医院二期等 20 个在建公立医院项目建设,新增病床位 500 张以上。吸引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办医,加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暨南大学合作共建龙岗区第二中医院(筹)等合作项目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医疗资源扩容和提质增效,科学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新阶段医疗救治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做好慢性病、职业病等预防工作。落实三孩政策,提升优生优育水平。
16.厚植文化强区底蕴。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龙岗国际艺术中心等 6 个市级文体设施,建成坂田、横岗等 5 个街道文体中心,开展深圳潮玩中心(国家队极限运动基地)、宝龙生物医药综合文体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市“新十大体育设施”等项目落户。完善大运中心配套设施,推进大运北国际化文创街区、大田匠作文化村等 5 个特色街区品质提升与规划建设,打造高品质休闲集聚地。补齐甘坑古镇配套短板,创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推动吉坑世居、正埔岭 2 处文物活化利用,打造“客·韵龙岗”文旅品牌。
17.加快建设体育强区。办好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粤港澳大湾区舞蹈周等高端文体活动,申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赛事,举办“2023 深圳龙岗半程马拉松”及具有龙岗特色的 IP 音乐节,打造国际文体活动交流中心。成立区青少年训练中心,组建区体育实验学校,推进国家重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申报和国家级田径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完成全区 86 所学校体育场馆基础改造,统筹做好健身设施管养,精心打造“十分钟健身服务圈”。力争开展赛事活动 3000 场次,推动体育人口增至 43%以上。
18.编牢织密就业和社会保障网。优化劳资关系,深入推进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网络招聘、“直播带岗”等新型手段,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龙岗安居乐业、创新创业。推动龙岗区养老护理院开工建设,打造全区首个机构养老服务精品示范工程,推动横岗街道敬老院拆除重建前期工作。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强化残疾人就业帮扶,扩大困难群众救助覆盖面。做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打造儿童友好城区特色亮点。多渠道筹集公共住房,全年完成筹建公共住房不少于 2.62 万套。
19.加强平安龙岗建设。深化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创建,持续推进粉尘涉爆、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强化食药品安全监管,加强“两品一械”、疫苗产品、血液制品等药械安全监管。落实三防联合值守和会商制度,提升全区综合减灾社区覆盖率。大力推进除险加固和河道漫堤点工程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切实加强禁毒工作。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预防青少年违反犯罪宣传活动。推进“雪亮工程”六期建设,全年新增一类高清监控点 3000 个、新型视频门禁 5000 栋以上。
(五)提升绿色生态能级,打造“双碳”先行示范区
20.擦亮低碳城招牌。深入探索“两山”转换路径,实施龙岗区节能减碳总体方案,高标准打造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天安云谷产业园等近零碳试点项目。全面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加快推动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送电工程龙岗段开工。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 300 万平方米以上。高标准筹备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持续提升论坛能级和影响力。依托“绿色低碳城市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基地”,实现低碳建筑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
21.打造宜居城市。深入实施“山海连城 绿美深圳”计划,打造全域公园城市,建成区儿童公园、龙城公园活力谷及 15 个社区公园,推进南湾郊野公园、龙湖文体公园建设,逐步实现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转角遇绿”的美好愿景。加快樟坑径山廊示范段等项目建设进度,新建、改造绿道 8 公里,打造精品远足郊野径线路。完成造林 150 公顷,种植乔木 8000 株以上,新增立体绿化超 3 万平方米。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龙城、园山街道“城市管家”改革,实现“城市管家”全覆盖。纵深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构建固体废物多元处置体系,建成“无废城市”样板。
22.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平湖辅城坳、嶂背片区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及宝龙水质净化厂等项目建设。完成 900个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工作,推动水环境向“全面创优”迈进。深入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持续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确保 PM2.523浓度优于市下达年度目标值。加大噪声综合治理力度,落实施工噪声管控“八个必须”,打造宁静城区。
(六)强化城市功能建设,实现城区品质跃升
23.高标准开展城区规划。纵深推进规划和自然资源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公共基础设施复合建设技术和操作指引等领域,形成制度化成果。全面完成龙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将人口、建筑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分解至 176 个城镇单元。完成龙园公园片区法定图则局部修编,激活片区发展潜力。落实总设计师制规划体系转化为项目实施路径,坚持一师一策,定制打造团队工作亮点。坚持查违执法“零容忍”底线,持续开展违建治理专项行动。
24.提升重点区域能级。持续增强“湾东智芯”科技创新主引擎功能,加快完善“湾东智芯”战略规划。增强“信息数字核”辐射力,推动坂田营商环境协调机制、平湖北部新城“市-区- 街”三级协调机制高效运转,提速片区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区域内产业、交通、生态等联动性。增强“低碳智造核”承载力,深化坪地北大片区规划研究,全面落实《低碳智造核产城融合发展规划》。促进“多支点”差异化发展,充实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内涵,实施横岗眼镜街区提升工程,推动清林绿谷和龙园客韵文创小镇蝶变。
25.完善交通网络体系。稳步推进深大、深惠、深惠城际大鹏支线、轨道 3 号线东延及 16 号线南延建设。推动富安路中段等30条道路建成通车、龙翔大道东延等34条续建道路加快建设、晨华路等 40 条道路动工。积极推动盐龙大道南段、丹平快速二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协调推动东部过境通道、机荷高速改扩建、惠盐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建成 5 条以上主干路、10条以上次支路。推进大运枢纽、平湖枢纽、五和枢纽站城一体规划建设。新增、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35 条以上。
26.补齐城区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完成“瓶改管”和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实现全区管道天然气全覆盖。完成 131 个小区优质饮用水改造,改造管道 55 公里以上,惠及住户超 10 万户。高标准运营东部环保电厂,推进辅城坳、宝龙、嶂背等重点产业项目配套输变电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电网架构。完善储备粮全领域日常监管考核举措,加快西坑粮库建设,构建高质量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油气长输管道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27.打造更聪明的智慧城区。加快“1+11+111+N”智慧城区运行体系建设,完成全区半数以上既有重要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水务基础设施建立 BIM 模型,导入 CIM 基础平台。持续优化区级中控平台,健全区-街道-社区智慧化运行的基础设施、日常指挥调度等系列制度标准,高水平建成智慧城市运行三级中心。依托AI 赋能平台,拓展“AI+视频”在公共安全、城管、交通、水务25等新场景的创新应用。扩大“免证办”事项范围,持续优化“邮寄办”“5G 视频办”等服务,让市民办事更便捷、更省心。
28.深化依法治区。制定实施 2023 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加快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区。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政府法律事务实施全链条风险防控。扎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