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徐酒眠
延续一贯的节奏,8月29日午间,碧桂园服务(06098.HK)刊发了2023年中期业绩公告;几个小时后,下午五点,召开了业绩发布会。
但反常的是,这场业绩会执行董事、总裁李长江却没有来。碧桂园服务上市五年多,这还是他第一次缺席。
【资料图】
对于李长江的缺席,外界纷纷猜测,是不是有了变数。上个月,李长江几乎清仓式减持碧桂园服务股票,套现近2825万港元,便引发过市场联想。
发布会前一天,晚上十点左右,李长江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照片,显示两条杠,并配了一个“唉!”和一个捂脸笑的emoji表情。
此番的开场致辞和业绩复盘,都交给了首席财务官、联席公司秘书黄鹏。在问答环节,首席战略官,分管社区增值、运营、公司战略及数字化的徐彬淮,以及首席市场官,分管市场外拓管理、城市服务的汪英武,就各自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复;投资者关系总经理林文韬则承担了主持工作。
80分钟的业绩会,四人相互配合,倒也进展顺利。
“对于地产行业的下行和近期兄弟单位流动性短期困难形成的冲击,以及客户、财力的收紧和竞争加强等问题,公司将积极直面面对,坚守服务,守住底线,收缩战线。”
关联房企的流动性危机对物企的影响,依然备受关注。作为此次业绩会最主要的发言人,黄鹏多次重申了碧桂园服务的独立性。
黄鹏表示,碧桂园服务不存在将现金存款作为关联兄弟地产公司债务担保方的情况,截至今年上半年期末,这样的情况没有发生,未来也不会发生,“公司的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与关联方、控股股东完全隔离。”
对于兄弟公司碧桂园,黄鹏同时表示,碧桂园服务会做好乙方,配合甲方保交楼,协助兄弟公司化解风险和舆情;同时,严格遵守法律底线,遵守上市规则,确保两家公司业务和财务的独立,不会做任何利益输送行为。
超23亿关联应收款
事实上,在近两年各种业绩会、股东会、投资者大会,碧桂园服务的管理层总是在不厌其烦强调“独立”,有意与碧桂园(02007.HK)划清界限。
凭借过去多年的大规模收并购与第三方市场拓展,关联交易在碧桂园服务的营收中占比已经减少了许多。7月底,杨惠妍捐出所持碧桂园服务约20%股权给妹妹杨子莹创立的国强基金会(香港),看似也在股权隔离上拿出了诚意。
但这两年,地产“吸血”物企的花样实在是太多了。即使碧桂园服务在业务和股权上了双保险,也很难让投资者把心放到肚子里去。
比如,对关联应收款的担忧。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桂园服务的贸易应收款项较2022年底增加约24.26亿元。其中,来自关联方的贸易应收款项约为23.01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了约5.7亿元,增幅32.9%;来自第三方的贸易应收款项约为160.91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了约18.7亿元,增幅13.12%。
关联方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并不算大,约为12.5%,但今年上半年的增幅却是第三方的两倍多,关联方对其贸易应收款项的拖欠更明显。
应收账款的增加,通常也伴随着坏账风险的增加。一般而言,若贸易应收款回收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带来资产的减损。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服务对贸易应收款减值拨备了约8.96亿元,计提比例约4.9%。而2022的计提比,则约为3.7%。
此外,碧桂园服务还在其他应收款中减值拨备了约3.53亿元。
将应收账款变成真金白银才是企业盈利之道,尤其是在物业服务这种高现金流的行业,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减值计提,不过是壮士断腕的悲壮之举,是充满无奈的选择。
对于关联公司的应收款,黄鹏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了态,碧桂园服务会依法依规处理应收账款,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会转变服务的方式,积极沟通,必要的时候甚至会适当的缩减一些不必要的关联交易服务。
今年上半年,关联方对碧桂园服务收入的贡献,已经进一步降低至4.4%。但以物业管理服务来看,碧桂园集团开发的物业所产生的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占比出现了小幅的回增。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桂园服务的物业管理服务收入约121.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9%,占总收入比例约为58.8%。
其中,由碧桂园集团开发的物业贡献收入53.3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比由去年同期的41.5%增至43.8%;由独立第三方物业开发商开发的物业贡献收入68.53亿元,同比增长6.6%。
增值服务“双减”
就营收和规模来看,碧桂园服务的行业巨头地位尚无人能撼动。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碧桂园服务的总收入约207.33亿元,同比增长3.4%。虽然营收增幅只有个位数,但凭借过往的积累,其是唯一在上半年就收入超两百亿的物企。
同期,规模方面,碧桂园服务的收费管理面积突破10亿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除“三供一业”业务外,其合同管理面积约为16.47亿平方米,收费管理面积约为9.16亿平方米;其中,今年上半年分别增长约4470万平方米、4690万平方米。
无论是营收还是规模,碧桂园服务都展现出“物管一哥”的气势,但受大环境影响,这份成绩单仍呈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状况。今年上半年,其录得毛利约51.58亿元,净利润24.89亿元,分别同比下滑4.3%、9.6%。
黄鹏坦言,利润微降低,是因为有几个业务直接收入和毛利出现下滑,“这是受整体行业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这些带走的利润应该是超过两个亿”。
“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集团非业主增值服务和小区增值服务的收入及毛利率均下降等因素导致。”早在此前的盈利警告中,碧桂园服务就对利润下滑给出如是解释。
两大增值服务板块具体表现如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服务的社区增值服务收入约18.84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的21.12亿元下降约10.8%;同时,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从同期的10.5%下滑至了9.1%。同期,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9.72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的14.24亿元下滑约31.8%;占总收入的4.7%,而上一年同期的占比约为7.1%。
碧桂园服务解释称,社区增长服务推广受限,主要是因为疫情未完全消除,消费市场趋理想,消费者保持观望态度,业务启动不及预期;而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下降,主要因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阶段性的调整。
这也影响到了两项增值服务的毛利率。业务开展不及预期但固定成本持续发生,社区增值服务毛利率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从上一年同期的59.7%降至48.7%;整体业务缩减,非业主增值服务毛利率从上一年同期的27.2%降至13.2%,下滑了约14个百分点。
此外,主动缩减了低毛利率业务,以及商业委托项目减少,今年上半年其城市服务和商业运营服务的收入也出现了下滑,幅度分别为9.1%、9.3%。不过,同期这两项业务的毛利率有所提升,前者上升3个百分点至21.1%,后者上升2个百分点至38.4%。
拯救市值
本月初,碧桂园服务就抢发盈利预告,对利润指标作了下限预减。给二级市场投资者留足了心理准备的时间,8月29日业绩公告之后,碧桂园服务股价一路拉涨,当日报收9.45港元/股,涨幅9.88%,市盈率(TTM)约14.63倍,总市值约318.77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相似的剧情在3月底发布2022年业绩时也上演过,但碧桂园服务当时的总市值还有453.35亿港元。
月初几乎与发布盈利警告同时,碧桂园服务还刊发了一则在公开市场购回股份意向的自愿公告。其表示,现时股价的水平不能充分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董事会计划从二级市场购回不超过3.37亿股(不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根据公告,其预计将在本月下旬刊发2023年中期业绩公告,而回购行动最早将在业绩发布之后开始,相关代价将由集团现有可用现金储备拨付。如今,市场已经在翘盼碧桂园服务的回购动作落地了。
今年以来,碧桂园服务的股价震荡走低,区间跌幅49.01%,几乎又腰斩了一刀。回购能否拉回市场信心、抬高估值,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公司没有任何融资计划,反而有回购和分红的安排,后续还会收回一些投资,处理掉一些沉淀资产,来补强公司的现金流。”业绩发布会上,黄鹏表示,“除了1.68亿元的受限资金之外,剩下的126亿左右的资金全是自由可流动资金。”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桂园服务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25.45亿元。不过乐居财经《物业K线》注意到,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桂园服务还有约18.48亿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
8月11日,碧桂园服务派付了2022年末期股息,合计12.56亿元;此番,其董事会不建议宣派2023年中期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