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指数】

湘潭县谭家山镇石荷村村民刘花香,日子原本过得也不赖,丈夫在外做生意,自己在家照顾老人小孩。2015年,34岁的她“丢掉”安逸生活,拉着丈夫一起回村养鸡、种红薯。亏本、贷款、东山再起……几经坎坷,夫妻俩的事业渐有起色,年收入超20万元。虽然每天忙得“飞起”,刘花香却说,为梦想打拼的日子更有滋味。

【圆梦故事】

刘花香“疯”了,在石荷村,许多村民曾这样评价她。

石荷村是个纯农业村,当地人世代种植水稻。守着家中“一亩三分地”,男人赚钱,女人带娃,几乎是每个家庭的“标配”。

土生土长的刘花香,20岁从村头嫁到村尾后,与同村伢子左敏过起了“标配生活”。夫妻恩爱、孩子懂事,在母亲郭凤娇看来,女儿走了一条不错的“路”。

“只要舍得干,‘负负’总会得‘正’”

2015年一次外出培训,让刘花香的“路”转了弯、变了道。

刘花香记得那年4月,自家稻田刚播完春种,她就跟着县里10多名来自不同村的姐妹去北京参加农家女学习。

“原来除了在家带娃,人生还有多种可能。”学习期间,刘花香结识了一群努力创业的优秀女性。了解她们的奋斗故事后,刘花香坐不住了,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回村创业。

果不其然,这个“想吃螃蟹”的女人,遭到家人极力反对。

“没经验,风险又大,你一个女人家,放着好日子不过,搞养殖干什么?”

“活了这么大,没体验过靠双手奋斗圆梦的滋味,会一辈子遗憾。再不‘疯’一把,就老了!”

反复劝说无果,左敏只得推掉生意,回村当起了妻子的助手。

上网查资料、向养鸡户请教、走访市场……刘花香忙得不亦乐乎。当年8月,夫妻俩在后山建起2栋鸡舍,4000多羽鸡在此安了家。

看着小鸡仔一天天长大,刘花香心里乐开了花。可好景不长,小鸡仔长到50多天时染上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

“每天去鸡棚,就会看到成片成片的死鸡。”刘花香说,“当时已亏空家里所有积蓄,内心都快崩溃了。”

尽管如此,刘花香没有放弃,不断学习尝试,积累经验。次年,夫妻俩借钱养的2000多羽鸡终于健康长大,卖了个好价钱。

小有收获后,2019年,看到村里许多田地抛荒,刘花香又与他人合伙流转300多亩土地,请来帮工,种起了红薯。

“当时了解到山东有个红薯新品种‘西瓜红’,味道好,我就一个人跑去那里,在当地种植户家里住了半个多月,把‘西瓜红’的‘习性’摸了个透。”刘花香说。

可北方的红薯到南方后却“水土不服”。10月是红薯丰收时节,刘花香种的红薯不仅口感一般,外形也只有土豆大小,市场无销路,还得发工资,她调侃自己“亏得连毛都不剩”。

“只要舍得干,‘负负’总会得‘正’!”刘花香鼓励自己。

经过反复试验摸索,2020年,刘花香引进的“西瓜红”味道香甜,产量比2019年翻了一番。今年,刘花香在自家红薯地直播带货。“接单发货,搞手脚不赢!”她乐呵呵地说。

“要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红火,路还长着嘞”

“我以为花花妹子是讲着好耍的,没想到她还真的又把鸡仔送过来哒!”说起2019年一段往事,长岭村脱贫村民胡建从直夸刘花香善良实在。

2017年,刘花香的养鸡事业渐有起色。看到周边仍有不少乡亲生活困顿,她又做了个“疯狂”的决定——免费帮扶。

这一次,刘花香获得了家人支持,走上了一条扶贫济困之路。

当年,她免费给同村10多户贫困户送去鸡苗、饲料、食盆等,提供养鸡技术。两年后,帮扶范围扩大到周边3个村、近70户贫困户,胡建从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5月,收到刘花香送来的60羽鸡苗,60多岁的胡建从又惊又喜。不料鸡仔长到6个多月,眼看快要产蛋时,突遭鸡瘟,60羽鸡“全军覆没”,胡建从又急又心疼。

“那是11月的一个晚上,我们接到电话后,带着药箱,开了半个多小时的车到胡建从家。”刘花香说,将鸡解剖后,发现内脏已发黑。

看着站在一旁的胡建从佝偻着背,神情沮丧,刘花香说:“好事多磨,不要灰心,过几天我再送60羽鸡苗来。”当晚,刘花香回到家时,已是半夜。

胡建从知道刘花香当时种红薯亏了钱,只当她是随口说的一句安慰话,并没放在心上。没成想,11月底,60羽鸡苗还真的送到了家门口。看着刘花香笑呵呵的脸,胡建从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拉着她的手不停地点头。

“她是个就算自己有天大的困难,也不会把困难推给别人的人。”石荷村村民唐丽勋说。

刘花香的红薯基地建起后,聘请周边60多个贫困村民做工。在石荷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唐丽勋,第一次走出家门,成了基地帮工。除草、翻耕、播种,劳作一天,唐丽勋可赚80元,一年增收1万多元不是问题。

“第一年种红薯,花花妹子亏得一塌糊涂。”唐丽勋说,“但是工资没欠过我们一分,她贷款赶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工资送到大家手里,说不能耽误我们过个好年。”

“每天起早贪黑、忙里忙外,这几年老得快嘞!”刘花香说,“可要真正把村里的产业做起来,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红火,路还长着嘞!”

2020年,刘花香被评为“湘潭市最美扶贫人物”。

■圆梦感言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刘花香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从哪里来?从梦想中来,从奋斗中来。

以前,我和村里大多数妇女一样,过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当思路转变、眼界打开,你会发现,人生其实还有很多种可能。

妇女不是只会洗衣做饭带娃,妇女也能顶半边天。

创业也好,帮扶也好,只要有人开了头,就会有两个、三个、无数个人站出来、跳起来。我希望大家尤其是女同胞,“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肖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