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疏堵保畅 打通城市“动脉”

市区通勤高峰拥堵指数下降6.3%

本报讯(记者 翟进)“通勤”是个时髦词,指的是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最近,家住江滨新村、在南徐片区上班的市民谈先生明显觉得每日“通勤”更顺畅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必经之路东吴路不堵了。

谈先生上班途中的“小确幸”来自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全面启动的城市道路疏堵保畅工程。以东吴路为例,该路是城市北部片区东西向通行的一条主干道,周边商住小区密集,道路沿线有多个商业综合体。路网结构不尽合理、潮汐现象严重,一直以来早、晚高峰多发拥堵现象。

为了解决市民途经此处出行不畅的问题,市公安交警支队多次组织专题调研论证,用“大数据”来优化交通举措。京口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张久召告诉记者,他们对接市公交总公司,蹲点梳理途经东吴路的22条公交线路,排摸出高峰期固定往返此处的机动车240多辆。经勘查分析商定后,优化公交线路1条、错时延时发车12趟次。

自2月17日起,交警部门启用东吴路与绿竹巷交叉口的交通信号灯,增设1处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增设3处右转专用信号灯,按照“外围控流、缓进快出”的方式,分段截流,确保主干道车辆快速放行。与此同时,结合路口流量设备数据和群众出行特点,开展信号配时优化30余次,在东吴路双向开辟“绿波带”,大大提升了路段机动车通行效率。

市民谈先生对“绿波带”赞赏有加。他表示,一路开车从江滨新村过来,只要遇到绿灯,下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仿佛“约”好了似的也是绿灯,大大减少了停车等待时间。据悉,这一段“绿波带”共涉及9处路口,交警部门通过合理设计干道上各个交叉口红绿灯的启亮顺序,使按照一定车速行驶的车辆通过路口时“刚好”遇到绿灯,提升了驾驶人的出行体验感。

东吴路畅行举措实施以来,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东吴路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为1.18,环比下降8.93%,同比下降7.08%。

抓精细、优秩序,让城市“动脉”更通畅。1月1日至今,我市交警部门高效推进智能交通信号提升项目,结合群众出行和路口流量开展调优1600余次,优化17处路口、路段交通组织,深入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150余处。数据显示,市区早晚高峰交通拥堵降幅达6.3%,市区整体通行效率明显提高。

通勤时耗是市民上下班出行直观感受和影响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城市空间辐射范围、交通便捷程度的重要指标。文明交通,从你我做起。为践行绿色出行理念,市民可尝试“3510出行法”,即3公里内步行、5公里内骑车、10公里内乘坐公交、远距离绿色驾驶方式,身体力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