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漳浦县赤湖镇农达家庭农场负责人谢特明:

一“技”之长闯出新“稻”路

科技催生“新农人”,越来越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用新农机、新技术,让耕作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出生于1987年的谢特明就是其中一员。一改过去父辈的“靠天吃饭”,在田间地头,他靠科技种粮,用朴实的双手演绎了“农机能手”是怎样炼成的。

都市蓝领返乡,化身“种粮大户”。16岁时,谢特明就跟随父亲种植香蕉、大葱。而后为了能有一技之长,他到当地一家模具公司当学徒。学成后,谢特明到泉州一家汽车安全带工厂当起了车间主任,其工作内容也是与模具相关。

2013年,谢特明决定回家乡从事农业种植。看到传统的耕作模式效率低下,加上之前有过模具行业的从业经验,作为一名扎根农村的新农人,他决心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走机械化、科技化生产的路子。

2015年,谢特明与当地一家合作社合作,承接了3家水稻育秧工厂,全程采用工厂化流水线育秧。然而,工厂化育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成立之初,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成熟等多种原因,首批培育的秧苗并没有存活。困难并未“吓”退谢特明。他下定决心,潜心钻研种植技术,逐渐掌握“种田经”。如今,他的工厂育秧成活率达95%,服务水稻种植面积达5000亩。

科技赋能种粮,当起“农机能手”。以田间为课堂,以水稻种植为题,他勤修内功,精进农机技能,提升“慧”种地水平。2022年,谢特明代表漳浦县参加漳州市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获得第一名。

“归雁”变“头雁”,助力农民共富。自2017年起,谢特明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农户收购稻谷,每年大约150万斤,让农户产销无忧。从品种选育、农资采购、技术支持到水稻收购,谢特明为农户提供水稻种植一条龙服务,目前,已辐射带动1000多名农户增收增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