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孕育了千年道地药材。走进“千年药乡”陇西,触摸人与草木相互依存的脉络,找寻古老与创新相互碰撞的灿烂。
甘肃陇西自古盛产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因为中药材道地品质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这两年,陇西县突出“有机、绿色、道地”特色,不断加强药材资源保护、扩大种植规模,中药材加工能力快速提升、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将中药材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台记者侯树环:我现在是在定西市陇西县的首阳镇这里被称作国内党参黄芪价格的“晴雨表”西北最大的中药材原产地交易市场也在这里每逢农历的双日比如说初二初四初六这样的双日都是交易市场逢集的日子你可以在市场里看到这样热火朝天的场面当地的道地药材在这里应有尽有年交易额能达到60—100亿那最近中药材的行情怎么样咱们也去市场里转一转
94年出生的魏雄年纪不大,卖起药材来可一点不输市场里的这些老药农。他的药材品质好种类多,吸引了不少客商前来询问合作。不过今天,他早早就收摊了。
魏雄家住在首阳镇的禄家门村,这里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都种中药材,魏雄家种了六亩多,除了种植外,他还做药材收购和加工,一年到头都在围着药材忙。
想要收成好,除了种植技术要不断更新,选用优质种苗也是关键一环。对于药农们来说,好种子好苗子就是“定心丸”。
魏雄所说的种子库,是陇西药圃园的种质资源库,按储存年限的不同,资源库将92个品种、5千多份中药材种子分别储存在短期库、中期库和长期库里。
和人一样,每一粒种子都有着属于自己的DNA。陇西县运用DNA技术,让过去“藏在深山人不知”的中药材,有了“身份证”。
悠久的种植历史让陇西享有“千年药乡”的美誉,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同一品种药材的长期种植,土壤肥力下降,种子退化严重导致药材药性降低,产量下降。为了维护和提升“道地药材”的好口碑,当地开始从种子端寻找突破口。
想要收获一株好药,把好种子关只是第一步。土壤、水分、农药残留、药性含量等一系列严苛的检测,将伴随着药材的整个生长周期。药材能否流通市场,成为真正的“良药”,取决于这样一份“成绩单”。
2020版《中国药典》对中药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指中药行业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进一步倒逼中药材企业严把质量关,这也让陇西中药材行业对自身有了更高要求。
陇西县永吉乡草滩村的500亩黄芪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是陇西奇正药材公司和当地合作社一起建立的。一场春雨过后,基地管理员王陇平赶紧来到地里,查看去年3月下种的陇芪一号药苗的生长情况。
基地的黄芪今年年底就可以采挖了,按照订单收购合同,公司将按照市场价全部收购,这样,药材不愁卖,企业也有了质量可靠的原料药。
田间严把质量关,车间生产正火热。依托这些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企业建立了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并以此为规范成立了获得CNAS认可证书的检验中心,生产的中药材及饮片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中医药不再是“一根针一把草”,陇西县中医院依托当地优质的中药材资源和中医人才体系,打造智慧中医,免去患者自己煎药的繁琐,也让好药材的药性充分释放。
“药到陇西最全,储在陇西才优”。“干而不燥,凉而不阴”的气候,赋予陇西“天然药仓”的美誉。2022年,陇西县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9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45万亩,产量13万吨,现有规模较大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2家,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2万吨,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5家,静态仓储能力110万吨。千年药乡,传承千年。中药材产业正在陇西的土地上,演绎着独属于它的传奇和精彩。
天下药仓,黄芪之乡。这两年,陇西县引导切片初加工散户组建中药材初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企业打造集中药饮片提取物、成药、保健品等为一体的大众化、高端化产品加工体系,从而推动中药材产业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今天的陇西,有着全国重要、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基地和交易中心,正在形成中的全产业链条让一株药在这里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也让“道地药材”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