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568年,伦巴第人带着妇孺、羊群,越过阿尔卑斯山,攻占了刚刚被拜占庭帝国收回的意大利北部地区,并继续南下。随后,拜占庭撤到南部继续抵抗。

7世纪初,经过双方的拉锯战争,伦巴第王国与拜占庭帝国形成一种暂时的平衡局面:伦巴第占有波河平原和托斯卡纳地区,中南部的斯伯莱特与贝内文特两个公国向其称臣;拜占庭派总督管理拉韦纳及其所属地区、罗马及其把罗马和拉韦纳连接起来的干线、那不勒斯、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等地区。

在教皇的努力之下,伦巴第人顺应当时的潮流皈依了基督教,慢慢开始使用拉丁语,并停止南下攻打罗马。之后,伦巴第集中攻打北部的拉韦纳地区,那里是拜占庭总督的地盘。

不仅如此,728年伦巴第王国还把罗马周边拉丁地区的一些乡村和城镇献给罗马教皇,被称为“圣彼得的遗产”。如此以来,这些地区成为日后教皇国立国的基石。

在8世纪初之前,罗马教皇呆的这块地区一直处于拜占庭总督下的公爵的管理之下。但是,732年,罗马教皇与拜占庭皇帝发生冲突,教皇再三考虑之后决定向法兰克王国求助。

“矮子”丕平

当时的法兰克王国当政者是宫相“矮子”丕平即日后的丕平三世,他很想篡位成为国王,而罗马教皇表示可以支持他。于是,两者一拍即合,“矮子”丕平把法兰克国王送进修道院。751年,罗马教皇派主教给他加冕,“矮子”丕平由此当上了法兰克国王,开创了加洛林王朝。

就在这一年,伦巴第人攻占拉韦纳,并不断侵扰罗马教皇辖地,教皇发出求救信号。于是,“矮子”丕平于754年和756年两次率军进入意大利,打败伦巴第王国,强迫伦巴第把拉韦纳及其周围的大片领土还给罗马教皇,由此形成了教皇国的雏形。这一事件被称作“丕平献土”,是“矮子”丕平对教皇的回报。由此,法兰克王国与教皇国之间也缔结了源远流长的同盟关系。

773年,伦巴第又一次攻打罗马,教皇又发出求救。774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决定永绝后患,直接带兵把伦巴第王国给灭了,彻底解决了罗马教皇的困境。作为回报,800年,查理曼也因此被教皇加冕为皇帝。

查理曼

与此同时,罗马教皇为了打消法兰克王国借“丕平献土”一事控制罗马教廷,伪造了一份《君士坦丁赠予证书》,说君士坦丁大帝时就赋予了当时的西尔维斯特一世教皇在意大利的世俗统治权。意思是,这个地方虽然是你给我的,但早有历史和法律依据。但这个文献,在1440年文艺复兴时被人文主义者证明是假的。

开始的时候,教皇与皇帝相处的还算融洽,无论是查理曼还是奥托大帝,他们都与教皇达成一种默契:教皇需要皇帝的武力保护,皇帝需要教皇的祝圣加冕。

但在双方心目中,这种局面只是权宜之计。一方面,教皇宣扬唯有教皇对基督教会有绝对的领导权;另一方面,历任皇帝都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废立教皇,并掌控主教人选。

在10世纪时,教皇的权威曾经大大受损,因为其私生活不检点。教皇的管理区域也仅限罗马周边地区,教皇国的领土上也遍布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只是以教皇为最高领主而已。

围绕教权高还是皇权高,从11世纪开始,教皇与皇帝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其中最激烈的是两次,一次是11世纪后半叶教皇格雷高利七世与亨利四世围绕主教授职权发生冲突,双方隔着尔卑斯山对骂,最终1077年上演了“卡诺莎之辱”,亨利四世被迫去卡诺莎城堡道歉,教皇赢了。

另一次是12世纪中叶,“红胡子”腓特烈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发生冲突,拒绝承认教皇的权威,还派兵攻入意大利,结果被打败,不得不于1177年去威尼斯向教皇道歉,又一次上演了“卡诺莎之辱”。

此后,皇帝日益陷入国内纷争,教皇的权威却在一次次十字军东征中被抬高。在教皇英诺森三世时,其权威达到顶峰,甚至自称“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大肆插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之争。总而言之,双皇争斗的结果是教皇笑到了最后,德意志出现许多教会领地,越来越受到教会的盘剥,沦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11世纪开始,意大利兴起了一些城市共和国和公社,对教皇国的领地造成了冲击。名义上,教皇国依然控制北方的领土,实际上已经处于自立状态。

1213年,教皇国东部出现了一个乌尔比诺伯国,领地不断扩大,后于1443年被教皇升级为乌尔比诺公国。

1243年,圣马力诺共和国建立,圣马力诺利用教皇与乌尔比诺公国的斗争生存下来。

1275年,在教皇国北部出现了一个拉文纳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于1440年被威尼斯吞并。

到了1282年,教皇因为涉入西西里王国王位之争,权威大大受损。作为法兰克王国的正统继承者,法兰西王国向来以罗马教廷的保护者自居。所以,教皇在西西里王国王位之争时偏向法国安茹的查理,但局势失控,发生“西西里晚祷”事件,王位被阿拉贡抢走。

1309年,罗马教廷被法国国王“美男子”腓力迁到了阿维尼翁,从此产生了阿维尼翁教皇。阿维尼翁原是普罗旺斯伯国的领地,开始作为教皇的暂驻地,1347年干脆从普罗旺斯伯国手中买了下来作长久驻地。这样以来,教皇国就在法国多了一块飞地。

这个事还没完,1378年“教会大分立”,天主教会一分为三,产生了三个教皇:阿维尼翁教皇、罗马教皇和比萨教皇。直到1415-1417年,康斯坦茨宗教会议召开,废除三个对立的教宗,拥立一位正统教宗马丁五世,问题才得以解决。

1376年,北方博洛尼亚爆发反对教皇统治的起义,建立博洛尼亚共和国,脱离教皇国。由于教皇国陷入内乱,所以无暇顾及,博洛尼亚共和国保持了百余年的独立。

1440年,威尼斯共和国吞并拉文纳。

1471年,在教皇册封下,教皇国北方又产生一个费拉拉公国。费拉拉公国由1264年的费拉拉侯国升级而成,此前一直属于教皇国。之后费拉拉公国因食盐专卖权问题与威尼斯共和国和教皇国发生战争,最后不得不割让波和平原给威尼斯以换取独立。

这样以来,教皇国的领地大大减少,教皇的实际控制力下降。

可是不久迎来了转机,在尤里乌斯二世和莱昂十世教皇统治期间,罗马成为意大利的文化首都。同时,教皇也借助法国的力量确保了自身对教皇国的实际控制。

1506年,博洛尼亚共和国归顺;1509年,收回了被威尼斯占领的拉文纳;16世纪上半期,马尔什回到教皇国掌控之中;1598年,费拉拉公国归入教皇国;1631年,乌尔比诺公国被吞并,划入版图。

至此,除了圣马力诺共和国,教皇国重新实现了统一。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教皇国飞地阿维尼翁被吞并。1797年,拿破仑进军意大利,教皇国的日子到头了,正是这个拿破仑给了教皇国致命一击。

1798年,拿破仑进攻埃及,但法军没有停止对意大利的进攻。同年2月,法军攻入罗马,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教皇庇护六世被放逐到法国,幽禁至死。

1799年,迫于反法同盟的压力,教皇国重新建立。但1800年之后,拿破仑再次踏上征战意大利之路。1801年成立法国控制下的意大利共和国,后于1805年转为意大利王国,将教皇国北部并入领土。1808年,又并入马尔什。1809年,拿破仑把教皇国剩余部分并入法国版图,同时把教皇庇护七世软禁在萨伏依。

至此,教皇国灭亡。但是拿破仑承认了圣马力诺共和国的政治地位,使其保持了独立。

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教皇国得以恢复重建,但政策保守,一直拒绝改革。

19世纪30年代以后,意大利统一运动兴起。新教皇派成为其中的一种统一派别,提出了建立一个处于教皇权威之下的意大利联邦,遭到了各方质疑。

庇九世

1846年以后,教皇庇护九世迫于形势,着手进行改革。不过1848年革命使罗马发生暴动,教皇庇护九世被迫逃往西西里王国,罗马陷入无政府状态。于是,1849年,罗马新立共和国。教皇庇护九世坚决反对,向天主教国家求助。最后,法国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1850年在法军保护下庇护九世重回罗马。法军常驻罗马,以保护教皇的安全。

1859年,意大利统一战争开始。1860年,先是在法国的支持下,教皇国北部被并入撒丁王国的中部联合省;接着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派兵攻占教皇国的马尔什和翁布利亚。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马尔什和翁布利亚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法军驻扎在罗马,意大利一时不敢进一步攻打教皇国的剩余土地。在法国的压力下,1866年,意大利阻止了加里波第企图进军罗马的行动,并与法国达成协议,法军撤走,意大利保留教皇的领土,佛罗伦萨定为首都。

可是1867年,加里波第耐不住性子又进兵罗马,法国又出兵罗马。不过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不得不将法军撤出回国。最终,意大利军队进入罗马,教皇国剩余领土绝大部分并入意大利版图,只保留了一个梵蒂冈城。

这个时候,教皇国虽然名存实亡,但在法理上还没有灭亡。教皇庇护九世碍于脸面,拒绝意大利王国给他提供的担保,自称是“梵蒂冈城”囚徒,以示对意大利强行吞并教皇国的抗议,并长期敌视意大利。

直到1929年,意大利与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拉特兰协议》这个问题才最终解决。

《拉特兰协议》明确了天主教会在意大利王国中的地位,并规定意大利每年向罗马教廷缴纳津贴作为赔偿,共计9200万美元。同时,在罗马城内成立一个梵蒂冈城国,把罗马城至于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之下。

至此,从法理上说,延续11个世纪的教皇国正式灭亡,代之而起的是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800的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城国虽然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但仍然是天主教的中心,影响力犹在。

(本文为天启元贞原创,创作不易,喜欢请点赞、评论或转发,后续会为您带来更多其它精彩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