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夕阳西下,四方新村的居民纷纷来到沿河步道散步。左侧是整治一新的居民楼,右侧是水清岸绿的秦淮河副支,人们来来往往,享受惬意时光。而几个月前,这条300米长的步道,还因为过窄被居民投诉过。是设置在小区内的民生工作站议事会,帮助居民解决了难题。

去年,城东大型经适房小区四方新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昔日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实现华丽转身,在沿河一排门面房的背后,还专门为居民开辟了一条健身休闲步道。但居民体验后发现,步道比较狭窄,宽只有五六十厘米,如果对面来人,必须侧身才能通过。于是大家向社区反映,希望拓宽。

秦淮区的一个民生工作站就设在四方新村,每月第一个星期六是议事时间,社区、物业、城管、安监、消防等职能单位齐聚,专门解决民生问题。社区将这一呼声带到了会上。经过商定,各单位一致同意应尽快解决,并将其列为每年一件的“第一书记”项目。王建明作为四方新村民生工作站新履职的“第一书记”,也把这个项目跟自己“捆”在了一起。他是区属国资壹城集团的副书记和总经理,在调动建设资源方面有着优势。那段时间,他每周都要赶到河边,查看地形,协调设计师拿出设计方案,协调资金和施工问题。

“相比集团负责的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沿河步道只是一个小微工程。”王建明表示,但民生无小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改造沿河步道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在研究步道施工方案时,他们还邀请居民代表参与,拿出了具体办法:在现有步道基础上向北侧拓宽,沿途一处起伏段削坡做平。

项目于7月份全部完成,步道宽度增加到了近2米。“宽多了,现在来散步的人更多了。居民对这次改造非常满意。”居民仇心悌称赞道。

四方新村共有5000多户2万多人居住,民生诉求庞杂,尤其是如何保持来之不易的环境整治成果,对基层治理是一个挑战。今年初,秦淮区在四方新村创新推出社区和物业合署办公,在红色物业服务中心二楼,社区设置了党建服务、文明宣传、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物业管理等服务窗口,从过去的各管各的,到如今的“一门式”服务,减少了居民来回跑腿。

小事不出门,大事商量办。窗口隔壁房间,即是该区设置的民生工作站。工作站定期开居民议事会,有难度的,社区“召集”,各单位集中“报到”推动解决。

现阶段,小区正在开展新一轮智慧充电车棚布点。小区目前只有30个左右车棚800多个充电口,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社区、物业等多单位主动出击,做通居民工作,计划增加到2000个充电口。日前,光华路街道将“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实践基地”的牌子挂在了四方新村合署办公点,社区和物业相互交换了为民服务清单。工作站将依托合署办公的优势,把民生实事一件件落实下去,为居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何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