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持续,百强企业虽积极推进保交付工作,集中资源挖掘高能级城市潜力,加大线上营销力度,但也难抵销售规模出现下滑态势。
3月16日,中指研究院发布《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百强企业销售总额、销售面积分别达6.3万亿元、3.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0.3%和36.2%。
其中,一线城市销售贡献占比提升,二线城市仍是主要销售来源。具体来看,百强代表企业销售额排名前5、前10及前20的城市,其销售贡献率相比上年分别增长5.2、5.7、4.9个百分点至38.9%、56.8%、75.8%。
(资料图片)
伴随着销售业绩下滑,行业进入缩表出清,市场下行亦更加明显。报告显示,百强企业市场份额为47.5%,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水平均降回五年前,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模式、竞争格局均发生变化。
拿地投资方面,2022年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减少53.8%,拿地面积总量同比减少74.8%,拿地城市数量均值降至个位数,由上年的16.6个城市下降至6.6个城市。
《报告》指出,百强企业布局更趋集中,核心一、二线城市成为主要布局城市。从重点城市来看,百强代表企业22城权益新增土储面积占比提升27.2个百分点至72.1%,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长沙、武汉、西安、合肥等热点一二线城市位列拿地面积前十。
《报告》还指出,由于竣工和结转增速不利,导致房企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走低。2022年,百强房企营业收入均值为371.6亿元,净利润均值为21.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5.2%、54.4%。
同期,百强房企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分别为6.4%、4.5%,盈利能力降至近五年来最低点。《报告》表示,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市场下行、各类成本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影响,百强企业净利润率持续下降。
偿债能力方面,百强房企“三道红线”指标均值均已合规,但现金短债比有所下滑。2022年,百强企业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7.8%,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净负债率均值为82.9%,较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现金短债均值比为1.6,较上年下降0.2。
在市场变化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决定回归风险更可控的一、二线城市进行土地收购,以及守住主业做深做专。
广州城投地产总经理倪章军表示,并将继续以城市的发展规划重点为战略布局要地,加大储土地储备,参与城市更新、旧改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他介绍称,广州城投地产始终深耕广州,最新的的发展战略规划是就《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 年)》提出“南建新城、北筑核极、东立门户、西联广佛、中兴老城”五个城市更新圈的概念。
四川中瑞天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翔表示会考虑对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位置稍微差一点的,我们基本上是不考虑的。”
从公司发展来看,周翔认为要找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称房地产“高周转”模式已逐渐失灵。“我们公司以中医药业为主营方向,我们致力于将中医药文化与地产项目融合。比如可以通过向小区业主宣传、普及中医保健知识等方式,将健康理念传达给业主,从而推出‘健康地产’等项目。”
成都城投置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静涛表示对成都的房地产市场充满了信心,将加大当地拿地力度。未来,还将聚力打造“地产+科技”“地产+运营”“地产+资本”三个生态圈。
恒太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秘兰天在谈到产品创新时,未来能够在商业运营中创造出独具“本地文化”特色,取得在非传统商业领域的一定成果。“中国各个县域都有独特的特色,我们会根据地方特点量身打造适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希望能够将专业优势运用到中小城市的市场开拓中。”(田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