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月11日)8时“海底长城”合龙,“深中牵手”成功,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历时5年实现合龙!


(资料图)

深中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2518跨珠江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工程,全长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包含沉管段约5公里,由32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组成。

此前,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已由东西两侧往中间依次沉放对接了31个管节。6月8日开始最后一个管节(E23)及最终接头的整体浮运安装,至今日完成最终接头推出对接,共用时近70个小时,一举实现关键控制性工程突破,为深中通道冲刺2024年通车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正进行水下对接(摄影:李一)

高质量打造舒适基床

据了解,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共分为三大关键技术:基础处理、管节浮运安装及接头处理。其中,基础处理包括基槽开挖、软基处理及基床整平。基础处理的要求极高,海底20-40米深处基槽开挖精度、碎石整平精度均要求达到亚米级,堪称“海底绣花”。深中通道项目创新海相深厚淤泥层“大直径深层水泥搅拌桩+块石振密”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在48毫米以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用清淤船正在进行隧道基槽开挖(摄影:曾庆浩)

深中通道专门研发的“一航津平2”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沉管隧道基槽碎石整平船,在完成基槽清淤、深层水泥搅拌桩、块石抛填后,基槽碎石整平船在其上方均匀铺设1米厚的碎石层。

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沉管隧道基槽碎石整平船“一航津平2”(摄影:董永贺)

智能制造铸就钢铁身躯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总用钢量约32万吨,是国家体育场“鸟巢”用钢量的3倍。其中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长约5公里,分为32个管节(26个标准管节、6个非标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立起来就是一幢55层的大楼。

据了解,平均每节沉管的用钢量约1万吨,焊缝长度超过270公里,最厚的钢板达到40毫米。按照施工计划,必须要达到每月出厂一节钢壳的速度,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国内首条大型钢结构“智能制造四线一系统”(摄影:莫蕾露)

深中通道钢壳沉管管节共浇筑了近90万立方米的自密实混凝土,检测表明,混凝土填充密实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E23管节及最终接头在沉管预制厂进行浇筑(摄影:潘肇祺)

最终接头精准推出对接

6月11日,深中通道最终接头实现了与E24管节的精准对接。据悉,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采用的整体预制水下管内推出式最终接头,是世界首创的全新结构装置,将最终接头与最后一节沉管(E23)一同制造,推出段放置在管节对接端的扩大端内,与最后一节沉管一并浮运沉放,待最后管节标准段与已安装管节完成对接并确认姿态合适后,推出段就像一个巨型的抽屉内盒(长5.1x宽46x高9.75米,重1600吨),利用千斤顶将推出段(抽屉)从一侧推出,与E24管节的端钢壳完成对接。

最后一个管节和最终接头正在浮运(摄影:苏振飞)

由于是首次设计制造,建造团队需攻坚克难并持续优化设计与建造方案。据介绍,为保障其制造精度,光制造它就用了9个月。

最后一个管节和最终接头正进行沉放对接(摄影:李一)

目前,海底隧道实现合龙,将开展最终接头后焊段施工等,力争11月实现隧道贯通;桥梁工程已经合龙,人工岛工程按计划推进,路面、机电、房建交安和管内工程已经全面展开,正向2024年项目建成通车奋力冲刺。

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已建成虎门大桥、珠江黄埔大桥、港珠澳大桥和南沙大桥等4个公路通道,深中通道明年建成通车,珠江口又新增一条通道,进一步推动珠江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深中通道全线航拍(摄影:苏振飞)

转发祝贺

一起期待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吧~

来源:深圳特区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