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2日—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杭州市举办了全国“一老一小”现场经验交流会议。

会上,沈阳市发展改革委围绕打造“品质养老”民生品牌工程,做了经验交流汇报,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资料图)

创新保障机制

破解“家边养老”困局

——组织保障有力。成立“品质养老”工作专班,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为“品质养老”加快发展积蓄强大势能。

——制度保障有力。出台了70余个指导性文件,构建了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体系。

——投入保障有力。近两年,各级政府通过资源整合、购置、租赁、腾退、置换等方式无偿提供房产1023处,占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88.4%,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提供有力保障。

打造个性化智慧化

居家养老服务

——以政府购买引导专业服务“进家门”。政府委托养老等服务主体,向高龄、失能等特殊家庭中的老年人提供每月3-45小时不等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助餐、助浴、室内清洁等基本服务需求。

——打造“一户一案”适老化改造模式。向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备+上门服务”三入户服务模式,实施适老化改造等。

——“守望互助”趟出农村养老发展新路。连续4年在100个村探索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每年每村下达5万元试点资金支持,鼓励各村因情施策为高龄、失能、留守、独居老年人提供精准对接的照护和探访服务等。

——实行“智慧养老”应用新场景。为养老服务提供数字化、智慧化支撑。

——老年人救助和福利实现主动响应。全市1153个社区均配置“养老管家”,定期对老年群体实施分层分类探访,限时跟踪办理,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

汇聚各方资源

开拓社区养老新境界

——“品质养老”进社区(村屯)形成潮流。全市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从10个增至29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从400个增至967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面从38%提升到100%。

——打造“牡丹社区”式品质养老示范社区

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起“3+1”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24小时全天候在线,满足老人各类服务;同时,用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服务手段,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牡丹社区成了全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标杆。目前,在全市,更多的“牡丹社区”正在不断涌现。

——积极探索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

通过建设城乡社区食堂、开放养老服务机构餐厅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就餐等便捷服务。同时,通过为助餐机构发放“流量补贴”等优惠,保障助餐服务可持续。

养老服务由“重机构托养”向“重社区居家服务”转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正在由“点上发力”向“面上覆盖”转变,沈阳正在有效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