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来啦!来啦!水来啦!”8月16日中午12点,丹徒区上党镇上会村种粮大户陈过顺站在自家稻田边,看着田边水渠里的流水兴奋地大喊起来。


(资料图)

入夏以来,超长“待机”的高温配合毒辣的阳光,不断压榨着全市农业生产者的承受力。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上党镇南部片区的2万多亩水稻从8月初就陆续缺水断水,农户们看着田间一天比一天多的裂缝忧心忡忡。不少农户天天跑去看附近的河道或沟渠,盼着早日能取水灌溉。

农户们期盼的源头,是这一片区的灌溉水源地——上会水库。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水库水面平均高度彼时也仅有1米左右,别说灌溉,连抽水机都没法工作。

“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给上会水库补水。”面对持续旱情,上党镇党委、政府决定从丹徒长山提水站引长江水自丰城水库、张寺水库、西麓水库、凌塘水库、薛村水库沿沟渠到达上会水库,用“北水南调”解上会水库缺水之急。但这个方案有个“堵点”,那就是必须打通薛村水库和上会水库之间6.5公里的老渠道。

“这渠道可不好打通,这些老渠道多年未用,很多区段已坍塌、堵塞。要想打通,可不光是疏浚,有些地方还要重新开挖。”说话的是上党镇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镇。就在8月14日,他接到了镇里的通知,核心内容就一条——“48小时内,不惜一切代价,打通薛村和上会水库之间的连接水渠。”朱镇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下决心用最快速度抢修沟渠,与旱情赛跑。

“轰隆隆、轰隆隆……”从14日中午开始, 5台挖掘机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水渠疏通工作,挖掘机驾驶员轮班上,村里的“老专家”画好引水路线,18名帮工集体入场……从接到任务那刻起,薛村打响了“供水保卫战”。

“朱书记,你放心!我们那段大都是能看到的老渠道,只需要疏浚,肯定比你们要更快。”为尽快实现水渠贯通,上会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邵二平前来协助,调来了村里“精兵强将”,主动承担起靠近上会村的1.5公里渠道的疏通作业。村民巫小毛说,夜里11点,还能看到朱书记和邵书记站在挖掘机旁指挥。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这条灌溉“生命线”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着。

就在沟渠疏浚工程如火如荼展开时,一户村民的义举,让朱镇连说了几次“没想到”。

8月15日上午10点,沟渠疏通工作推进到了薛村村民巫招林家附近,已使用30多年的钢结构养鸡棚房正好就在老水渠上。听说疏通的沟渠不是为了本村,是为了下游5个村约5000户村民的灌溉用水,这位78岁的老人当即表示,他立即就拆,一分补偿都不要。10分钟后,老人喊来3个帮工,花了5个小时将棚房拆了个干干净净。干得浑身湿透的老爷子还笑着说:“和那么多农户的稻田比起来,我这个小棚子算什么!”

渠道疏浚推进正酣,引水作业也同步跟上。为将更多的水从凌塘水库抽调至薛村水库,仙人山电灌站已准备“马力全开”。由于该站往年只需1台机组工作,而此次抽水至少要准备3台机组满负荷运行,24小时高强度作业下,经常有1台机组会出现故障。自7月26日开始抽水作业以来,机组维修已超过12次。管理员巫九戈笑着说:“我19岁就常驻电灌站了,今年已65岁。这么多年需要准备3台抽水机满负荷运转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不过,为了保障下游的灌溉用水,我和其他维修老兄弟就在这24小时值班,确保机器不停水不停。”

渠已通,水正流。截至16日上午10点,6.5公里长的引水沟渠已全线贯通,源源不断的水流带着新鲜的泥土芳香,向着上会水库奔涌。这哗哗流淌的清澈的水,映照出农户们的笑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