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旅客平安到家,我愿意坚守岗位”
百年铁路大桥上有这样一队守护者
已经119岁的淄河铁路特大桥,与它身后2015年建成通车的胶济客专线淄河特大桥遥遥相望。 “我已经3年没回家过年了。家人很想我,我也很想他们,但为了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和旅客平安到家,我愿意坚守岗位!”寒风凛冽中,说话的人眼角隐隐闪烁着泪花,他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淄博工务段淄博桥梁车间临淄桥梁养修工区工长张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月12日下午2点,淄河铁路特大桥下,手持各种工具的9人小队有序上桥,开始了对这座已经119岁的大桥的维修保养工作。
“这座桥全长458.4米,由9个41.22米的主桥孔和2个36.2米的桥孔组成。以前,这座桥是胶济铁路的重要通道。2005年后,因为铁路提速改造,这条线改为专线使用,现在只有一些货物列车会经由这座桥梁。”张珂他们的工区内有两座特殊的桥梁,一座是2015年建成通车的胶济客专线淄河特大桥,另一座就是这座始建于1899年、1904年建成通车的淄河铁路特大桥。两座“年龄”差距111岁的大桥,相隔500米左右遥遥相望。
淄河铁路特大桥横跨时间的沧桑,历经风霜的磨砺;而胶济客专线淄河特大桥则像一名朝气蓬勃的少年,意气风发。让两座桥梁能有这样跨越百年的相伴,张珂和他的同事们功不可没,也是一代一代桥梁守护者们肩负使命、传承不怠的结果。
“今天的作业是紧固螺栓和螺栓涂油,这两项工作是为了防止螺栓松动和生锈。”张珂说。
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资深桥隧工,张珂培养了一项特殊的功夫——在判断钢轨轨距时,不必用轨距尺测量,只需要俯身弯腰一看,便能通过目测发现误差和偏移。
但要养护一座百年老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作为一座钢梁桥,淄河铁路特大桥已经如同一名老人,尽管精神矍铄,但身体却已大不如前。为了确保桥梁结构稳固,张珂和他的同事们每月都要对桥梁进行一次“体检”,每半年便要对桥梁的全部结构进行一次养护维修。用于检修作业的桥梁步行板仅有一米宽,低头便能看到桥下布满乱石的河床。在这样的环境下高空作业,不仅要有过硬的技巧,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每当列车经过的时候,桥面便会和桥梁的支座产生摩擦,所以每月我们都会对桥梁的支座补涂润滑油。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锈蚀,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支座的磨损,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对于这座桥梁的维修,张珂有着自己的心得,“列车通过时会引起桥梁震动,进而造成螺栓的松动。为了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我们每次巡检时都要弯腰敲打每一颗螺栓,确保扭力达标。有时候一天巡检下来,晚上睡觉只能侧躺,因为腰已经直不起来了。”据统计,每年他们平均徒步近2000公里,护送1095班次列车安全通行。
与这座百年大桥遥遥相望的胶济客专线淄河特大桥,每天上百趟客运列车从桥面上呼啸而过,载着成千上万的旅客抵达他们的目的地,其中大部分均为高铁列车。
“这座桥梁共有21个桥墩,每个桥墩有4个支座,桥墩、支座、桥梁间由螺栓进行连接。每季度我们会对桥梁的全部螺栓和支座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张珂介绍道,“春运期间列车运行密度增大,我们也加强了对桥梁日常的检查维修,确保旅客能够平安到家。”
为了不影响列车通行,张珂和他的同事们每次作业都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客专线路的作业天窗一般是晚上9点半至第二天凌晨2点。作业结束后回工区睡下,一般已经是3点以后了。”日夜颠倒的生活,对张珂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已经成为常态。
“最初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热爱。我本身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对口。工作过程中,我们大家不断探索修复保养的新方式,研究怎样更好地加固桥梁,以及针对工具和零件的更新……能够更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任务,非常有成就感!”说这话时,张珂的眼神里充满了自豪和坚毅。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兵张欣郭文轩周胜华通讯员安子康李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