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昨天,高淳桠溪街道的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内,农户正在田间利用机械化育苗新模式进行水稻育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通讯员 高晓平 摄
南报网讯(记者王丽华)“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初夏时节,各地稻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农民们抢抓农时开展水稻育秧。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本周全市迎来水稻集中育秧高峰,秸秆基质块育秧等新技术让小秧苗长得更壮实,栽下丰收的希望。
一走进溧水区和凤镇的明头农机专业合作社,一片整齐的绿色海洋就映入记者眼帘,嫩绿色的秧苗长势喜人。而在旁边,一条水稻育秧自动化流水线正在作业,提前浸泡的南粳46的种子从自动化设备粒粒落入基质盘,随后覆盖面土、浇水。不过一两分钟,育秧盘就被流水线传送出来,再由工人搬运下线、整齐排列,等待秧苗破土而出。
这是近日溧水区举办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集中育秧现场观摩培训会现场,科学指导农户开展育秧。合作社负责人沈明头说:“我们4000多亩水稻的秧苗都是自己集中育秧,再搭配插秧机作业,省工省力,科学又高效。”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吴华兵介绍,伴随农业机械逐渐普及,在南京机插秧基本替代了人力手工插秧,集中育秧成为主流育秧方式。育秧一般用普通土壤或基质来培育,而最新一代技术则是用秸秆处理后再用做基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水稻、小麦秸秆禁烧后秸秆的去处问题,成为绿色环保新选择。
秸秆基质块育秧实现变废为宝,好处很多。“用普通土育秧,会面临取土难、苗床除草难等问题。而秸秆做育秧基质秧苗盘根更好,提高秧苗素质,机插秧时根不容易断。秸秆基质块的毯苗重量比营养土轻一半,搬运强度减小,大大提高机载的秧数,提高工作效率。”溧水区农业农村局作物栽培指导站站长查贵生介绍,自去年起,溧水区在和凤、晶桥、东屏、石湫四个镇街开展这项新技术试点示范,目前推广面积3000多亩。
预计5月底至6月,我市将由南向北开启水稻插秧。今年全市将按照省农业农村厅部署,全力控减直播稻、大力推广机插稻,力争直播稻面积较去年降低6万亩以上。下一步南京将支持建设高标准集中育供秧基地,培育专业化、社会化育秧主体,扩大机插作业服务覆盖面,提升机插秧服务质量,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