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记者走进右玉县威远镇康村,一排排崭新整齐的房屋映入眼帘,笔直的硬化路延伸至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一幅幅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广场上三五成群的妇女们跳着欢快的舞蹈……脱贫后的群众脸上挂满了笑容,后续帮扶政策让他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威远镇康村。资料图

右玉,曾经是山西省的国定贫困县。2017年,当地弘扬右玉精神,以善作善成的姿态高质量完成126个贫困村退出、15918名贫困人口减贫,彻底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脱贫摘帽后,右玉县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继续书写当地群众幸福的“后半篇文章”。

下好先手棋 全面推动促衔接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摘掉贫困帽子后,如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右玉县举全县之力向年度目标任务发起总攻,确保巩固衔接工作进位争先、走在前列。

“以最迅速的行动、最严格的标准、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果断的措施,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和时间赛跑,与任务角力,快马加鞭,全员出击,勇往直前……”

做好衔接工作,关键在人。右玉县委常委会、右玉县政府常务会常态化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全力做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4方面29项指标补短强弱工作。制定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联系指导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构建“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牵头抓、部门乡镇具体抓、工作专班督查跟踪抓”的工作格局,形成“人人要担责、人人必尽责”的责任落实体系。

同时,右玉县还持续加强驻村帮扶,突出“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原则,扎实推进102支驻村工作队伍轮换工作确保了172个行政村结对帮扶全覆盖,46个重点脱贫村(易地移民集中安置区)县、乡领导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全覆盖。

打好主动仗 巩固成果见实效

“月功,身体恢复得咋样了?”

“好多了。”

“还有啥困难没?”

“没有,都挺好的,你们辛苦啦。”

2023年1月18日,春节临,杨千河乡金牛庄村第一书记张彦俊来到村民王月功家,嘘寒问暖。作为村里的防返贫监测“网格员”,张彦俊时刻关注着这家人的生活状况。

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巩固成果同样艰巨。右玉县下大力气稳固脱贫基础,精准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返贫的底线。

脱了贫不代表没困难,有收入不代表没风险。右玉县持续深化“三级书记”“五个同责”,通过“干部摸排、包村到户、筛查预警、合力监测”等措施,年内排查新增“三类户”98户128人。

基本医疗保障村民健康。资料图

兜底保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制度安排。当地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退尽退,切实筑牢防返贫最后防线。同时,投入资金125万元为全县7149户13908人购买防返贫和家财险兜底保障,做到未贫即扶,返贫致贫即帮。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当地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劝返复学等要求,健全动态监测对象台账,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扎实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和劝返复学工作,持续跟进落实“雨露计划”等资助政策。稳步推进全民医保计划,最大限度减轻就医负担。开展常态化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摸排“六类户”房屋隐患70套,8月底完成修复。并投资100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饮水安全保障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

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生活,右玉县同样及时跟进落实“后搬迁”时代各项帮扶举措。落实每月回访制度,完善迁出地和迁入地双向结对帮扶,开设创业就业服务点3个,设立安享工程养老站2个。特别是依托县城镇居民事务服务中心,采取微网格管理办法,将县城11个集中安置点划分33个网格管理,每栋楼选聘1名楼长,实现了活动有阵地、事情有人管、后续有保障。目前实现775户1373人稳定就业,95名失独、失能老人全部享受了“安享”供餐服务。前三季度收入测算易地移民搬迁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3579万元、增幅达15.9%。

跑出加速度 乡村振兴谱新篇

一只只生态肉羊,膘肥体壮;一座座日光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项目现场,如火如荼……

初秋的右玉大地,处处洋溢着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年来,当地扎实推动羊肉、杂粮、沙棘、食用菌、中药材“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推动马营河、红旗口、杀虎口等沿长城旅游路村庄发展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特色观光等新型业态,加速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增值带来的收益。

在“西口古道第一村”杀虎口风景名胜区马营河村,松柏苍翠,绿树浓荫,村庄被绿色环抱,街道干净整洁,清一色的柏油路。一进村南,道路东侧的古戏台、亭台和古庙映入眼帘,部分村民建起了临街仿古建筑。

“村里又投资1000万元进行村容村貌、庭院环境提升改造,建设农耕体验园、古驿站、古堡文化园等项目,打造集‘农、林、文、旅、康’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朱义自豪地说。

沙棘松茸丰收。资料图

产业嵌特色,鼓起“钱袋子”。昔日,右玉人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种下的沙棘苗,如今也已经成为当地“三大优势产品”之一。目前,右玉县以引进新品种改造低效林、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分五年完成8万亩沙棘林改造,带动全县12家沙棘企业从沙棘初加工向沙棘保健品和药物深加工发展,并开展沙棘产业镇规划建设工作,全力推进沙棘黄酮、沙棘果酒、沙棘化妆品等生产线引进建设,力争年内投产达效。

将目光投向沙棘林下,赤松茸正在成为康村村民新的“致富法宝”。“赤松茸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山西医科大学驻康村第一书记兼包村队长姜瑞鹏介绍,村里按照“高校+帮扶村+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自主研发打造本土特色沙棘食用菌种植基地,通过林下、庭院种植沙棘松茸,可以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赤松茸生长周期可持续3个多月,预计亩产可达3500—4000斤,试种5亩多,村集体每亩将增收1万多元,庭院种植户均增收700多元。”

此外,当地全力推进项目组织实施,整合2.8亿元资金匹配的102个项目,目前全部开工建设。在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龙源集团沟通对接中,已经达成拟投资5亿元实施一村一风光和农光互补项目协议。

乘风破浪,千帆竞发。放眼1969方公里的塞上绿洲,右玉县正乘势而上,以不发生规模返贫为底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着力点,以激活群众内生动力为抓手,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孙瑞生丨辛泰 刘晓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