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经济发展专场,介绍近十年来江苏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以及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林康介绍,十年来,江苏经济发展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经济大省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从经济实力看,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1万亿元台阶,稳居全国第二位,平均不到2年就增长1万亿元,年均增长7.7%;人均GDP由2012年的6.65万元增加到13.7万元,连续13年位居各省(区)之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万亿元台阶,达到10015亿元、居全国第二位。

从质量效率看,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超过80%,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8,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居全国第一;2021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23.9万元,是2012年的两倍多,经济发展“含金量”大幅提升。

从省域支撑看,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综合实力百强县数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市场主体总量达1358.9万户,比2012年增加800多万户,位居全国第二位。这些年,江苏经济对全国经济的贡献保持在10%以上,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转型成效明显

十年来,江苏一直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看家本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以高度定力推进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升级,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数据显示,在产业创新能力方面,2021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1.2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科技进步贡献率66.1%、比2012年提高9.6个百分点,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获得国家批复建设,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以南通市为例,据南通市常务副市长陆卫东介绍,十年来,南通市坚持创新发展,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生态加速构建,“天鲲号”、全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等“大国重器”从南通驶向远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8.7%,科技进步贡献率66.5%,中远船务海工研发项目、通富微电先进封测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此外,江苏不断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跃升。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和乡村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年来,江苏坚持统筹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均衡协调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增添了强劲动能。

一方面,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十年来,江苏扎实推进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多个领域一体化,不断在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中实现增势赋能。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不断壮大。江苏作为两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之一,2014年试点以来累计实现964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9%、比2012年提高1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首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规划,10个县(市)纳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宁锡常接合片区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一批改革探索做法得到国家层面肯定。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43:1缩小到2.16:1,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明显增强。

据了解,下一步,江苏将做好稳增长、促转型和强支撑三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体而言,就是把经济平稳运行作为高质量发展底线,完善监测调度机制,推动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直达市场主体,加快恢复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还要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载体平台,高水平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最后,在此基础上,还将需要研究出台扩大内需政策意见,开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适度超前布局建设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切实发挥消费的牵引带动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辛 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