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郑州日报》刊发的一则新闻《“行走中原·郑州奇妙游”中牟:箜篌之音今犹在,文旅高地正崛起》引起广泛关注。
【资料图】
据《中牟县地名志》记载:古为箜篌城(城址尚存),秦代名曲遇聚,汉高祖大战秦将杨熊于此,明称邢铁寨,清名古城村,简称古城。
河南有箜篌城,新疆有箜篌故里,那么与河南中原地区相距甚远的新疆和箜篌有什么关系呢?
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里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新疆出土的精美乐舞文物再现了《大唐西域记》中“管弦伎乐,特善诸国”的盛况,也证明新疆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为丝绸之路文明的互鉴融通,有过重要贡献。
箜篌,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1996年,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遗址的1号和2号墓地,出土了距今约2700年的3件箜篌,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箜篌,且末县也由此被誉为“箜篌故里”。近年来,且末县建立了新疆首个箜篌公益教学及师资培训基地,箜篌走进了学校的课堂,绝响千年的箜篌之音,从历史中走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新疆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的7世纪木制舍利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供图
这是古龟兹国出土文物中舍利盒上的彩绘“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流芳百世,但鲜有人知“苏幕遮”这个词牌名是怎么来的。
▲舍利盒展开图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供图
“苏幕遮”是龟兹地区音乐舞蹈形式之集大成者,极负盛名。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的舍利盒彩绘是人们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窥见“苏幕遮”的真实画面。从中可以看出,“苏幕遮”表演时不但有舞者头戴面具,还有6种乐器组合:箜篌、大鼓、排箫、角、鼗鼓(即拨浪鼓)和鸡娄鼓。
隋唐时期,以龟兹乐舞为代表的西域乐舞大量进入中原。到了唐玄宗时期,“苏幕遮”已然由戏曲歌舞发展成为教坊曲名。当时原为七言绝句体,后来才衍生为长短句。
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后,悠扬婉转的横笛,以及“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的箜篌,都成为中原常见的乐器,正所谓“洛阳家家学胡乐”。
如果有机会参观新疆克孜尔石窟第23、28、38窟,库木吐拉石窟第58窟以及克孜尔尕哈石窟,可以看到壁画中描绘了众多乐器:箜篌、阮咸、筚篥以及曲颈琵琶等。
壁画上的龟兹乐器。新疆龟兹研究院供图
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写到,女主人公刘兰芝 “十五弹箜篌”。箜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隋书》《新唐书》《通典》《唐六典》等史籍的音乐志、礼乐志都把它列为龟兹乐之首。
箜篌在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后传入中国。箜篌在初传中国时,是竖抱于怀中,用手拨弹,因此唐代把演奏这种箜篌叫“擎箜篌”。
后来,艺人们结合琴、瑟、筝、筑等中国古老乐器的弹奏方式,形成中原地区独特的卧弹箜篌的弹奏方式,创制出“卧箜篌”。
盛唐时期,箜篌演奏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寺院中,至今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
14世纪后期,箜篌渐渐淡出舞台。人们往往只能在壁画和浮雕上才能看到它的身影。
且末县出土的箜篌(上)和哈密市出土的箜篌(下)。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近年来,新疆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箜篌实物。如且末县扎滚鲁克墓葬出土3件木制箜篌,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也出土有木制箜篌。考古专家研究推断,早期的箜篌主要用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如洋海墓地出土的木制箜篌应为人类早期萨满信仰中萨满巫师所使用的法器。其弦较少,能够弹出的音也较为单调。
且末县扎滚鲁克墓地出土战国时期箜篌。资料图
1996年出土于且末扎滚鲁克14号墓的战国时期箜篌,由整块胡杨木削刻而成,分为音箱、琴颈、琴杆三部分,此箜篌的弦和蒙皮缺失,其余部分保存完好。
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的距今2500年的箜篌。吐鲁番市融媒中心
箜篌复制品。吐鲁番市融媒中心
吐鲁番博物馆陈列的箜篌出土于洋海墓地,距今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它由一整块胡杨木刻挖而成,由音箱、颈、弦杆、弦组成,弦首有明显的五道系弦的痕迹。
哈密出土的箜篌。资料图
哈密艾斯克霞尔南墓地是出土箜篌实物最多的地方。哈密出土的约2700年前的箜篌,现存音箱、琴颈、琴首和弦杆,琴弦缺失。音箱、琴颈、琴首为整段胡杨木加工而成。音箱为原木上下削平、自上口向内掏挖而成,底中部有音孔。箱体尾端外侧刻凿出尾舵形装饰。艾斯克霞尔南墓地箜篌不仅蕴含多方面历史文化艺术信息,更凝结了哈密先民们的质朴与浪漫。
黄祎琦和许碧兰夫妇在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介绍推广箜篌。视频截图
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组织的国内音乐家、乐器制作师完成了制作上百件民族乐器的工作,其中包括一些古老乐器,这让箜篌得到了重生的机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苏州等地相继开始专业制作箜篌,设计出多种形制,并开始推广箜篌教育,批量培养演奏者。
“在复现之前,这种曾经的世界性乐器,我们只能在敦煌壁画里看到。”1996年,新疆出土的箜篌是实物的例证。2015年,黄祎琦接受库尔勒博物馆的委托,复现3台出土箜篌,并被博物馆永久收藏;2018年受到郑州大学音乐考古学院的委托,他再次复现了8台新疆出土箜篌,为中国音乐史、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目前,黄祎琦制作的古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出土箜篌,都是根据壁画和半实物制成的。
黄祎琦和许碧兰夫妇在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介绍推广箜篌。视频截图
在手工制作之外,黄祎琦还在学术上和理论上下了不少功夫。近年来,他分别到不同大学参加学术论坛。黄祎琦和妻子许碧兰尽力推广古箜篌,参加全国各地的乐器展览。从2011年起,夫妻二人带着古箜篌跑过很多地方,广东、广西、沈阳、北京、上海、成都等,还登上了央视《国家宝藏》介绍推广古箜篌。
鲁璐在表演《箜篌引》。视频截图
来自河南新乡的鲁璐是一位箜篌演奏者。演出之余,她正致力于复原更多箜篌乐器,进而让千年古乐焕发新生。
鲁璐说,复原的过程相当复杂,经过十五道左右的工艺才能完成一件仿制的箜篌,“搜集壁画图片、做工程图、提取数据,包括琴弦长短粗细、音准音高音色都要考虑进去,再进行制作。”
目前,鲁璐和团队已复原了近200款箜篌实物,各不相同。在她看来,复原乐器就是复活千年古乐,让乐器尽可能地接近壁画中的古物,龙门石窟、少林寺房檐、敦煌莫高窟都出现过箜篌相关的壁画。
“箜篌娃娃团”成员正在沙漠中演奏箜篌。阿里木·吐尔地摄
2016年以来,且末先后组建了“箜篌种子教师”传承团队和“箜篌娃娃团”,随后又定期举办箜篌比赛和专场演出,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让绝响千年的箜篌之音在这片热土得到传承和发扬。
学习箜篌的中小学生参加演出。 且末县委宣传部供图
17岁的古丽再排尔·穆合塔尔是“箜篌娃娃”中的佼佼者,在不同级别范围的箜篌比赛中获奖,还参加过《中国梦想秀》。她的梦想就是考上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深造箜篌演奏,把这项艺术永远传承下去。
老师在指导学生弹奏箜篌。且末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了让箜篌有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且末县每年10月会举办箜篌音乐会,与玉石文化节、红枣节等文旅活动搭配,成为靓丽的文化名片。
2022年6月16日,在和若铁路通车的首发列车上,且末县音乐老师阿依古力·吐尔孙在列车上弹起箜篌,她希望这悠扬的乐声能通过这条铁路传到更远的地方。
且末县文博馆副馆长麦麦提江·阿吾提说:“箜篌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拨弦乐器之一,它的演奏方式在历史上曾一度失传。我们希望能将这一文化遗产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2015年,且末县建立了新疆首个箜篌公益教学及师资培训基地,实施箜篌“种子教师”和“箜篌娃娃团”项目,资助一批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在校学生学习箜篌演奏。
“箜篌娃娃团”成员乃尔克再·伊敏深有感触地说:“第一次听到箜篌美妙的声音时,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一定要学好箜篌演奏。”
且末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马举勇说:“‘箜篌娃娃团’成立以来,多次在全国青少年才艺大赛、综艺节目等赛事中取得骄人成绩。目前,成员有50人。我们将持续组织箜篌‘种子教师’分批赴国内其他省份音乐学院学习进修,提升专业能力,并在各个学校建立箜篌基地和专业的箜篌培训教室,开设箜篌特色社团,进一步壮大‘箜篌娃娃团’队伍,大力宣传箜篌音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且末县紧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县域内出土的世界最早的拨弦乐器箜篌、世界面积最大的古陶片散布遗址等文物为有效载体,积极发挥文博馆主阵地作用,让各族群众走进文博馆和各个历史文物景点,真正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今,绝响千年的箜篌之音已在且末县这片土地上空再次回响,弹奏者们指尖流淌出不同时代的弦音,正逐渐汇成中华民族延绵不息的文化洪流。
延伸阅读:
什么是箜篌?
箜篌译为“坎侯”或“空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弦乐之一。我国古代箜篌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据中国《隋书·音乐志》记载,箜篌“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将中亚地区盛行的箜篌带到了中原地区。从《通典》中的“竖箜篌胡乐也,体曲而长,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可知竖箜篌是也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凤首箜篌则起源于印度,经犍陀罗传入西域后,再传入中原。由此可见箜篌乐器自西向东传播中与沿途不同宗教、文化兼容并蓄,体现出东西方文明在丝绸之路上的交相辉映。作为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箜篌也常作为主奏乐器。北宋使者王延德在《使高昌记》中写道:“乐多琵琶、箜篌,俗好乐器,行者必抱乐器。”反映了箜篌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并广泛应用于西域音乐,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目前,新疆境内发现了近10件箜篌。这些箜篌是我国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箜篌实物,据考证已有约2500年至2800年的历史,填补了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空白,证明了新疆地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也向人们展现了中原乐舞艺术的异彩纷呈。
箜篌与竖琴的区别
箜篌与竖琴同为弹拨乐器。
竖琴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为单排弦,长匣形共鸣箱,圆柱琴柱,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现代箜篌为共计72弦的左右同音双排弦,琵琶形共鸣箱,箜篌琴柱为方柱,偶尔会在顶端装饰凤凰首。
箜篌(左)与竖琴(右) 。资料图
竖琴和箜篌,如果只看外观,相信很多人会把现代箜篌(雁柱箜篌)当成竖琴,其实细看,会发现他们区别还是很大的。
一、外形
竖琴单排弦,箜篌双排弦;
竖琴长匣形共鸣箱,箜篌琵琶形共鸣箱;
竖琴共鸣箱侧面光秃,箜篌共鸣箱的左右两面各有一行雁柱;
竖琴琴柱是圆柱,箜篌琴柱一般是方柱。
另外作为一种装饰,箜篌的琴柱顶端有凤首装饰。竖琴的共鸣箱是窄梯形的,边缘比较直,而且弦的下端直接连在共鸣箱的斜面上,箜篌的双面琵琶形共鸣箱要更大一些,侧面是垂直的,弦压过雁柱连接在共鸣箱下端。
二、音色
竖琴的声音比较清纯、柔和、稳定,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
箜篌的声音比较清亮、空灵、缥缈,冷冷似雪山清泉之声。
三、技法
箜篌的技法相比竖琴而言,多了压颤技法,带来更多的韵味变化;
箜篌有左右同等音高的双排弦,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更方便,可以左右手在同音区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不会相互妨碍,同时增强了和声与复调,揉弦区和拨弦区互为一体,在揉弦拨弦之间手法转换非常便捷,由于箜篌的双手不会相互妨碍,演奏时双手可以同时施展不同的演奏技法,乐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箜篌在中低音部分可进行拍击琴弦的演奏,共鸣箱会产生鼓韵的声效。而竖琴通常是通过敲击音箱边缘进行类似鼓点似的演奏。
箜篌码上码下均可进行刮奏,效果不同。竖琴没有码下刮奏。
四、音域
箜篌的音域宽广,大型的专业箜篌超过六个八度,甚至达到七个八度。一般箜篌大多为五个八度。
五、转调方式
箜篌和竖琴在演奏过程中均能够进行转调演奏,两种乐器的转调分为手拨转调和踏板转调。不同的是箜篌将手拨转调细分了手拨独立转调和手拨联动转调。联动转调的设计是:一个转调手柄关联一个音,转动一个转调手柄,这个手柄所关联的左右两边所有的音将同时进行变调,在实际使用中非常便捷。
(内容来源:中国民族报、新疆是个好地方微信公众号、道中华微信公众号、人民网、新华网、天山网-新疆日报、文旅海淀微信公众号、中国文艺网、央视网、中国艺术报、海织乐章·国乐箜篌、中国乐器图鉴、且末县融媒体中心、吐鲁番市融媒中心)
监制:王宏
统筹:杨涛、葛惠芹
策划/编辑/视频剪辑: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