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唐亚新  通讯员 张光升 刘雨薇

全市湘商投资新注册有投资企业64个,湘商回湘累计到位资金423.65亿元,累计引进签约项目300个,其中亿元以上签约项目 144个、“三类 500 强”项目16个;实际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7%……

引过来、留得住、走得远。2022年以来,邵阳市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依托全球遍布百万邵商的巨大优势,通过找“路子”、搭“台子”、扩“圈子”,三措并举聚力推进“湘商回归”工程,湘商企业回迁、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的态势逐步显现。


(相关资料图)

找“路子”:引导邵商“想回来、敢回来”

“所有成就,都离不开家乡开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1月初,在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新办公室里,园区创办人、泰国湖南商会会长刘纯鹰感慨道。如今,刘纯鹰联合老挝、越南、缅甸等国的湖南商会,在邵阳经开区投资50亿元,建设东盟科技产业园,打造邵品出邵基地、对接东盟新平台。

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出台政策举措,推进“邵商回归”,引导邵商“想回来、敢回来”。

(2022年8月,第六届全球邵商大会暨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推进会在邵阳市召开。 通讯员 摄)

建立信息资源台账,精准对接。邵阳市在全球46个商会建立邵商联络处;成立邵商联络办公室,搭建一体化数字招商平台,集中对外推介招商资源,发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邵商回邵投资意向项目库》等信息台账,通过各级领导出面“一对一”精准对接,促成项目尽快达成、落地。

完善回归工作机制,精诚保障。出台邵阳市推进“湘商回归”工作实施方案等,为邵商回归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建立考核通报机制,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为邵商回归主动靠前服务。创新“三员”服务机制,设立招商联络员、全程代办员、驻企服务员,对邵商回邵办企提供全周期、保姆式的精细化服务。优化融资贷款机制,市本级设立5亿元创业扶持资金,鼓励市内融资担保公司为回邵创业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举办系列招商活动,精益作为。积极举办第六届全球邵商大会、“正和岛百企邵阳行”活动等市级重大招商活动,邀请异地邵商参与重大项目集中对接、洽谈、签约等,活动期间累计签约合同96个,投资金额1833.86亿元。组织邵商参加第十届全球湘商大会、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等5场省级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重大经贸活动溢出带动效应。

搭“台子”:确保邵企“留得住、能发展”

“邵阳大力关心支持产业发展,点对点为我们解决用工、资金等各类难题。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了。”1月3日,邵阳美丽来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忠为邵阳营商环境竖起了大拇指。美丽来成立于2005年,从小作坊起步,目前该企业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发制品产业链。去年,面对新冠疫情影响、经营成本上升等诸多瓶颈,该企业仍完成进出口总额约25亿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补链强链延链。2022年以来,邵阳创建优化营商环境110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对接落实“湘易办”建设。

搭建服务平台“解难题”。邵阳将服务企业的24个窗口单位的680项事项梳理整合到8个综合窗口,打造全流程综合服务平台。邵阳还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歇业备案制,最大程度助力邵商企业纾困蓄能。深入开展“企业家接待日”等活动,积极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用地用工、投诉执法、政策兑现等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寒冬时节,邵阳经开区内,智能厂房、重大项目鳞次栉比,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凭借突破“卡脖子”的特种玻璃技术,邵阳市委、市政府着力补链、强链、延链,着力打造“中国特种玻璃谷”。目前,成功吸引36家外地邵商企业加入特种玻璃产业集群,创造年产值达100亿元。

(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通讯员 摄)

打造产业平台“强支撑”。去年以来,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建成开园,总投资50亿元,引进邵商企业36家。邵阳中非经贸产业园加快建设。推动建成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培育国家级园区1个、千亿园区1个、7个省级重点园区,突出9大优势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邵商“抱团式落地、联盟式入驻、链条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发展科创平台“提质效”。邵阳积极引进院士专家团队,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重点实验室4家、企业技术中心26家,大力发展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科创公共服务平台,以雄厚科创实力为回归邵商发展赋能。

邵阳还加强“育商”力度,让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在本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融入当地并成为当地的品牌企业或品牌产品,并形成走向世界的大格局。

扩“圈子”:推动邵品“出得去、有市场”

“抢抓RCEP新机遇,深化湖南东盟新合作。”2022年8月,为期3天的首届湖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五届东盟·湖南(邵阳)名优产品交易会在邵阳市圆满收官。邵阳进一步密切与东盟经贸往来,助推湖南和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2022年8月,首届湖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五届东盟·湖南(邵阳)名优产品交易会在邵阳举行。 通讯员 摄)

目前,东盟地区由邵商创办的企业数量和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邵阳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的行业规模企业和本土特色优势企业,正在成为湖南对接东盟贸易的“桥头堡”。乘借这股“东风”,邵阳推动邵品“出得去、有市场”,外向型经济驶入快车道。

扩宽“交通圈”,确保邵品驰骋内陆。邵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流通体系,并采取降低涉企收费、发展多式联运等举措,降低物流成本,确保邵品可快速便捷通达全国每个城市。同时,举办“通道进市州、RCEP进园区”邵阳站宣传推介会,推动“邵品进商超、上高铁、入名店”,为邵品出海创造良好条件。

扩展“外贸圈”,实现邵品通江达海。近年来,邵阳在全省先行先试保税改革,引导发制品、鞋业、打火机等行业14家外贸企业建成企业自用型保税仓,让邵企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海关业务。借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促成绥宁县政府、邵东经开区与自贸区长沙片区雨花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市场采购、对外贸易“飞地模式”,推动更多邵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扩大“朋友圈”,推动邵品走向全球。邵阳市编制《邵阳市加快推进对非经贸合作发展规划》,建立湖南与东盟常态化经贸合作平台,推动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委员会秘书处落户邵阳,促成以邵商为主体的东盟国家湖南商会与邵阳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邵阳名优产品走进东盟经贸博览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邵阳“朋友圈”。截至目前,与邵阳市有贸易来往的国家和地区共170个,居全省第2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