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威) 近日,位于株洲市天元区的“十九号地块二”,有了一个“身份证号码”:GY07430211001006102。自此,该地块在土地供应、规划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只要通过这个“身份证号码”,就能找到土地的审批、登记、属性、空间位置等所有数据。

这两年,我市地块均已赋码,标志着株洲在探索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机制,围绕“一码管地”已建立株洲样板“土地码”。

“一码管地”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让每一宗地从“出生”起,就拥有唯一的“身份证”。如何用好这张“证”,就成了我市土地要素高效配置的新课题。

“目前,土地招商、批后监管、智慧治理等方面的工作都能在‘码’上搞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云龙经开区水竹湖一地块通过“土地码”的形式,传到了千里之外投资商赵先生的手机上,通过“云看地”模式,他在手机端完成实景选地,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土地码”就是从传统平面向数字媒介的直观转变,让我市土地全要素信息可在全国范围浏览传播。据统计,去年我市“土地码-云看地”平台为企业与个人提供找地服务上百次,切实帮助企业群众实现“零跑腿”看地。

项目拿地不开工、推进遇阻,“码”上也能管。去年,我市建立土地批后全链条监管制度,透过“土地码”让土地管理全生命周期信息一站式关联,从时间、空间、业务多个维度追溯土地“前世今生”。

目前我市已通过土地码匹串联全生命周期链条项目共计3318条,关联批、征、供、用、建、核、登七大业务共计1.51万笔,为全市土地批后监管向全链条监管进阶提供了技术支撑。

“想了解哪块地的投资强度、亩产效益等数据,只需手机一扫,便一清二楚。”上述负责人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土地码”中“一码智配”的智慧治理功能。

从数字到数智,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据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累计处置存量批而未供土地1.02万亩,排名全省第一。就是凭借“土地码”高效集成土地要素信息并空间化的特性,实现批而未供、闲置用地、低效用地的精准定位。下一步全市将构建一套“一码管地”标准规范体系,打造规范高效、便民利企的自然资源管理“株洲模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