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杰 通讯员 曹维 郭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风捎春信,万物萌新,春耕备耕正当时。
连日来,记者在沅澧大地看到,绿色、环保、高效的科技手段,已成为春耕生产中的一抹亮色。
“用无纺布育秧,省事又环保”
2月21日,常德市西湖管理区壹耕耘生态种养农民合作社,几十名工人忙着养护农机、整理育秧硬盘、粉碎有机营养土。合作社负责人陈剑忠将刚采购的2吨无纺布运到育秧工厂,他说:“育秧不再用地膜,用无纺布育秧,省事又环保。”
陈剑忠是种田“老把式”。为避免塑料薄膜覆盖高温烧苗,2021年,他尝试使用无纺布集中育秧,摸索无纺布育秧自动放卷,节省人工,提升效率。当年,无纺布育秧自动放卷方法获批国家专利。
“无纺布育秧,秧苗整齐、粗壮,根系强大。关键是无纺布没有污染,随插秧机埋入田间,能全部降解。”陈剑忠算了一笔账,以往采用地膜覆盖育秧,每亩需地膜15公斤,950亩育秧基地每季水稻产生废弃地膜14.25吨。采用无纺布育秧,生态环保,为保护耕地、水稻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绿色助力春耕,惠农千村万户。近年来,壹耕耘生态种养农民合作社为12万亩稻田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为减少白色垃圾污染,去年,陈剑忠与农药厂家签订协议,将小容量瓶装、袋装农药,改为大容量包装,减少塑料药瓶、包装袋等白色垃圾2.4吨。
“科技给力,一人顶仨”
澧县澧南镇高堰村景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育秧大棚,一台遥控行驶的车头,牵引着几节货板,像小火车一样在轨道上行驶,在育秧大棚和仓库之间运送秧盘、有机营养土等。
“科技给力,一人顶仨。”合作社负责人胡景明说,这是他发明的育秧轨道车,轨道车的最大承载量500公斤,约等于20个人的效率。“轨道是我自己做的,车头是找厂家定制的,而且是‘油电混动’。”胡景明说,育秧大棚、田间无法使用运输设备,以前只能靠人工搬运,有了这个机器,以前一周的工作量,现在2天就能完成。
二月二,龙抬头,农家忙着修犁头。汉寿县岩汪湖镇种粮大户黄小平忙着修整农机。“以前种田都是牛耕人插,现在全程机械化。”黄小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从传统农业到机械化生产,黄小平越干越有劲。近年来,他筹资近1000万元购置各类农机,为14万亩农田提供耕种、植保、收割等生产服务。在农机库房里,仅插秧机就有232台。他告诉记者,一台插秧机一天可作业60多亩。
常德市农业农村局粮油科负责人陈常元介绍,澧县筹措资金400万元对新购插(抛)秧机、收割机加大补贴力度;汉寿县组织技术人员45人,分为7个小组下沉各村、合作社,指导春耕机械维修、保养;安乡县通过现场培训、提高补贴等方式,促进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
“备好良种、化肥,心里就有底”
连日来,桃源县木塘垸镇湖田村种粮大户覃超群有点忙。“备好良种、化肥,心里就有底。”覃超群今年流转550亩土地种植双季稻,看着满满一仓库的化肥、种子,覃超群开心地笑了。
在桃源县农资大市场,郑家驿供销惠农服务有限公司的春耕物资仓库,运送种子、化肥的卡车往来不绝。“为保障春耕生产,春节后就开始储备各种农资。”公司负责人张顺达介绍,目前,该公司储备早稻良种2万多公斤,各类化肥300余吨、农药7吨。
“我们储备了100万元以上的农资,服务周边乡镇农户。”临澧县四新岗镇供销社惠农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销售点,负责人颜学华介绍,在临澧县供销社的指导下,该县金融机构推出“春耕贷”金融产品,帮助农资公司解决资金难题;与厂家联系,发挥集中谈判优势,确保春耕物资量足、质优、价稳。
今年,常德粮食生产面积882.4万亩,其中早稻270万亩。为做好春耕备耕,常德市加大农资储备力度,供销系统全力做好农资商品的采调、储备和供应,通过与农资销售企业、农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签订协议,确保市场稳定、品种优全。目前,常德市供销系统已储备各类化肥、农药9万吨,基本能满足春耕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