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上洪村道官冲,每天成百上千的游客来此打卡,体验非遗项目,过村居生活——
“空心村”蝶变“非遗生态村”
【资料图】
8月8日,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游客在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体验制作草花纸。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徐行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文 通讯员 欧阳稳江
时值暑期,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道官冲游人如织,每天成百上千的游客来此打卡,住民宿,体验非遗项目,过村居生活。道官冲村民则住到几公里外的镇上,驾车回到村里上班,腾出的空间留给前来游玩的游客。
从曾经的“空心村”变成远近闻名的“非遗生态村”,这个只有57户村民居住的小山村,保有6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12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融入旅游发展、公共服务、文创产业、乡村振兴……短短几年,脱胎换骨的道官冲不仅被评为“湖南省非遗村镇省级示范点”“长沙市示范性非遗工坊”“长沙市十佳文旅消费新场景”,纳入湖南省文旅厅10条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线路,同时也在省内乃至全国乡镇的非遗在地活态保护与传承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腾房待客”,道官冲火到村民只能通勤上班
下高速、穿集镇,再沿着乡村公路进村,各种大巴、小车呼啦啦开来。这以前不敢想的热闹,道官冲村民黄隆国已经司空见惯。“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一两百人,少的时候也有好几桌。”
2019年之前,黄隆国还是一名走南闯北的货运司机。而这之后,他的身份则是变成道官冲六食堂的负责人,专门负责游客的吃饭问题,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3位村民。
和黄隆国一样,以前在外打工的村民黄俊,看到家乡的变化后,辞去工作回到老家,开起了主打“夯土墙”元素的高端民宿“竹涧”;村民黄光星关掉了原本经营的门窗店,回乡建起了“千斤原舍”,投身民宿产业……
“为什么不直接住村里?”
“住不下!”黄隆国回答。
这些年,村里搞开发,很多房子都变成民宿或是公共空间,村民只能“腾房待客”。
尽管风景优美、客家风情浓郁,七八年之前的道官冲由于地处偏僻,还是一个被外界遗忘的角落。
客家山歌、木活字印刷、古山贡纸、送春牛、油纸伞……而今,这个“既好玩又有意思”的道官冲,不仅成了游客打卡地,也吸引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旅观摩团。
非遗搭台,文旅经济唱戏。只有57户300余人的道官冲,在研学观光项目启动之前,很多村民在外打工,现在回归的村民越来越多。目前,道官冲拥有餐馆3家;各类民宿8家,大小房间67间,可同时接待住宿游客150人。
道官冲的走红,还带火了张坊镇的“非遗之旅”。按“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民宿”模式,张坊镇开发打造上洪道官冲、上洪湖洋梯田、田溪村磐石大峡谷、张坊村研学基地等多个非遗旅游景点。张坊镇年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6000余万元。
活态传承,解锁非遗新生密码
焙纸、扦纸、抄纸……8月8日下午,在道官冲古法造纸研习馆,55岁的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黄永根,向游客现场展示古法造纸工艺流程,参加研学的小朋友现场学做“草花纸”。
目前,道官冲保有竹纸制作技艺等6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12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道官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离不开李锋等一批文化志愿者的付出。
2006年,李锋因拍摄传统技艺和民俗找到道官冲,被这里的古法造纸等技艺深深吸引,他带领一批志愿者驻扎在此。2018年,经过李锋的努力,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开建,研学馆设有古法造纸原生态作坊、中国各地手工纸展厅、浏阳手工造纸技艺展厅、研学活动室等。按李锋的设想,造纸研学馆通过“文创+旅游”方式,来延伸产业链。
“非遗是一种生活形态,只有将其放在生活中,让它创造价值,它才能活得长久。”拍了多年非遗民俗,李锋的想法只有一个:传承和保护非遗。
在他的推动下,道官冲全体村民、村集体和湖南沧海田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股,注册成立浏阳市道官冲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结合当地文化,实现非遗在地活态保护与传承,打造非遗生态村。短短几年,道官冲将3个省级、一个长沙市级和2个浏阳市级非遗项目揽入怀中,并根据发展需求,引进纸影戏影偶制作技艺等多个周边地区非遗项目,将非遗融入旅游发展、公共服务、文创产业、乡村振兴。
随着道官冲“公司+村集体+村民”发展模式,村里依托底蕴深厚的非遗项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曾经的“空心村”变成远近闻名的“非遗生态村”。目前,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已列入“长沙市示范性非遗传习所”和“浏阳市专业科普场所”,更好地实现非遗“在地活态保护传承”。
今年6月,“走过岁月的生命力”2023年浏阳市非遗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张坊镇举行。让游客欣喜的是,在道官冲所在的上洪村,一处由闲置乡村学校改造的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惊艳亮相:油纸伞、夏布、活字印刷、皮影等非遗项目的入驻,非遗项目从“纸面上的被保护”走到了现实生活中,重新成为了一种“活生生”的所在。
(一审:杨露 二审:刘乐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