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高标准农田,稻海卷起千重浪。


(资料图)

罗 徽 柏民权 廖诗卉 王成家

瓜果飘香是金秋最珍贵的馈赠,五谷丰登是“三农”最欢乐的表情。

9月23日,农历秋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收获的喜悦在弥漫,田间地头,一片欢腾。

桂阳,古称蓉城,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今年丰收节湖南的主会场,这里米袋满,菜篮丰,果筐香……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精彩呈现。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桂阳县委书记巫初华说,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把产业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2年,桂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7亿元、增长4.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97元、增长7.2%。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强”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初秋时节,走进桂阳县太和镇神下村,放眼望去,高标准农田区,长长的排水沟纵横交错,平展的机耕道穿插田间,勾勒出一幅水稻丰茂,绿意盎然的美丽田园新画卷。种粮大户徐文奇蹲在田埂边,轻捧着颗粒饱满的稻穗说:“看来,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原来的神下村自然条件差,地块狭小分散,这块连片2500亩的高产良田原本是狭小分散的“薄产地”,种、收全靠肩挑背扛,耕作交通不便。

“没改造以前,我们这里的田都是草路毛路,别说机械进不来了,就连耕田的牛都难进,物资运送全靠人肩挑背扛,费时费力。水利条件也差,有水引不进田,还容易淹田,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产量却很低。”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几年前,当地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机耕桥等。曾经的“地块块”“矮埂埂”“弯弯渠”被改造成了整体连片的良田。

种粮大户徐文奇看准时机大胆出手,联合村里几个种粮大户一起承包了200多亩土地。耕地从零星分散到集中连片,从灌溉不便到引水入田……相比改造之前,每亩土地的人力成本节省40%以上,水稻产量提高了近200公斤。

“现在我们实行烟稻轮作,今年纯收入达到80多万元。”徐文奇说,如今,不少外出的村民也像他一样回到家乡,让昔日的抛荒田如今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桂阳县种粮大户迎来丰收。

丰收是最令农民高兴和喜悦的一件事,也是维系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桂阳是全国产粮大县,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落实“田长制”,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面积51.4万亩,粮食总面积、总产量分别稳定在77万亩、33万吨以上,生产机械化率达到75%,培育了“桂阳和米”等区域公用品牌3个、省级粮油加工龙头企业4个,相继获评“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国家级示范县,省级“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重点县。

为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桂阳还出台水稻生产扶持政策,每年拿出3000万元奖励种粮大户,为种粮30亩以上的大户提供集中育秧服务。目前,全县发展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159个,种粮大户1000余户,流转耕地24.5万亩。

今年,全县落实粮食总面积77万亩,其中完成水稻面积49.188万余亩,实现夏粮总产超25万吨。

在秋天的丰收画卷里,除了稻菽卷起千重浪,还有瓜果盈枝香飘四方。红的辣椒,橙的脐橙,黄的玉竹、黄精和乌龙姜,绿的油菜、西瓜和猕猴桃……

今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8万亩,其中玉竹种植面积6.1万亩,黄精种植2万余亩,中药材年总产值达12.6亿元以上,桂阳县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

另外,“油茶之乡”美誉还在延续,全县油茶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油茶企业20余家;果蔬种植规模逐年加大,水果种植面积达16.3万亩,预计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21.6万亩以上;全县生猪存栏55.34万头,出栏49.11万头,预计全年生猪出栏80万头以上。

真金白银投入,粮食颗粒归仓。桂阳县筑牢农业基本盘,粮稳菜丰,产业兴旺。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美”

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

“汉初古郡,楚南名区”桂阳,以青山绿水赋能,以文塑旅、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融合发展,“融”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西河沿线的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彩虹桥。周琥 摄(本版图片均由桂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初秋时节,西河犹如一条墨绿玉带,蜿蜒在峰林之间。沿岸穿行,只见一路层峦叠翠,薄雾氤氲。镜头拉近,便是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走进“梦回老屋”,听一段“千年戏曲”;漫步“历史车轮”,看一段乡愁画卷;打卡“星空露营”,享一日诗和远方……每到周末,和谐村里游人如织,欢声笑语回荡山间。

趁着这次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在郴州召开,深圳游客罗梦灵特意带着一家人来到桂阳县和谐村,领略桂阳乡村的生态绿色之美。“我们从深圳坐高铁来郴州,两个小时就到了,再到桂阳来,也不过半个小时。这里的风景很美、村庄很美,既留住了‘乡愁记忆’,又有满满的生机活力,心情豁然开朗。”

客似云来的和谐村曾一度“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以前村内9栋清末民初时期的古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残垣断壁、破瓦陋墙相继出现,穿村而过的郴嘉老铁路也慢慢被荒废,在岁月中闲置。

近年来,桂阳县紧紧围绕“全力把西河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国最美河流、国际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目标,整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项目资金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7亿元投入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桂阳县樟市镇望湖生态庄园,乡村游火热。

和谐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仅倾力打造了星空露营、童趣乐园、观光火车、历史车轮等多个文旅打卡地。还与村民签订老屋流转协议,争取各类资金60多万元改造老屋。破败老屋“摇身一变”,成为湘昆传承馆、国学经典屋、古法造纸体验馆等“非遗”文化研学基地。村里的景点串珠成链,乡村人气旺了起来。2022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我们将努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多点开花,加快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让和谐这颗‘西河明珠’更加闪亮夺目。”谈起未来,和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黄凯信心满怀。

在正和镇朝阳村,当地集中放养鲤鱼、鲢鱼、草鱼、鲫鱼等20万尾,带动1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

红色底蕴与绿色生态的有机联动,则是正和镇朝阳村打造的旅游金字招牌。朝阳村是红色故事“夜宿梨山 秋毫无犯”的发生地。赓续红色血脉,朝阳村让红色底蕴与绿色生态有机联动,将村子打造成集红色教育、文化艺术交流及农事体验、农业科普、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红色旅游打卡地和绿色生态产业园。

人气激活了,当地群众的生活也跟着旺了起来,村民们端上“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今年上半年,我们夜宿梨山文旅融合产业园接待游客15万人以上,产值超27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近400人。”桂阳县福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行政经理肖丹告诉笔者。

正和镇朝阳村红色底蕴与绿色生态有机联动,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桂阳以文化为魂、风光为韵、农业为本,助推农文旅融合“百花齐放”。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景一品牌、一村一风韵的“全域兴旅”大美格局。

目前,发展休闲农庄及农家乐200余家,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达27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8亿元以上。今年1至6月,全县共接待游客2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58.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84亿元,同比增长57.7%。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富”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外出务工、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桂阳多措并举促农民增收。

方元镇小冲村600多米高山上的辣椒基地里,红彤彤的五爪辣缀满枝头,一团团、一簇簇,尽显生机,硕果喜人。椒农们穿梭在山间小路,熟练地挑选、采摘,将秋日的“一抹红”装满箩筐,山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椒农邓小冲感慨:“五爪辣真是改变了我的生活!”

桂阳五爪辣丰收,椒农邓小冲喜不自禁。

邓小冲幼时因一场意外事故导致右腿高位截肢,早年种辣椒收益低,销路差。近年来,当地政府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农业,让他免去了“种出来卖不掉”的后顾之忧,年收入超过15万元,他还经营起了家庭农场,带动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五爪辣簇生朝天,果尖向上,形似“五爪”,故名“五爪辣”,头部辣、中部香、尾部甜,有“一辣三味”之美誉,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今年,桂阳全县种植五爪辣面积3万亩,总产量可达22500吨,产值预计超4.5亿元,带动86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这是桂阳县把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成效之一。该县通过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如今,五爪辣、坛子肉、猕猴桃、脐橙、乌龙姜等特色农产品在县域内“花开似锦”。

荷叶镇高山猕猴桃丰收,果农尽享丰收喜悦。

荷叶镇高山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猕猴桃棚架上藤蔓缠绕,一颗颗饱满待采的果实,密密匝匝挂满枝头。软枣、红心、黄心等6个品种的猕猴桃长势喜人、硕果累累,散发着清甜甘爽的果香,村民们来回穿梭,摘果、运果……从村头到村尾,从山坳到山坡,忙碌的身影印证着丰收的喜悦。

高山村地处高山,气候条件独特,日照充足,土壤、水质较好,有良好的地理优势。1996年,村民何小平从省农科院引进猕猴桃树苗,利用村里的好山好水,培育起了猕猴桃。东红、米良1号、金艳、软枣……猕猴桃的种类逐渐丰富,甜度高、果色好、水分足,营养价值极高,备受市场青睐。

小小的猕猴桃给何小平的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也吸引了有种植意愿的人前来“取经”。“自己富了不算富,我希望通过猕猴桃种植,带动乡亲们走上致富路。”何小平告诉笔者。如今,他成立了家庭农场,不少村民来基地务工或学了技术自己种植,猕猴桃成了周边近百户农户的“致富果”,有效推动了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桂阳县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培育一批、带动一批、示范一批”的发展模式,采取“政策支持、能人带动、资金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

同时,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的创建活动,建立和培育一批有较高知名度、有自主品牌、有规模和实力的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引领周边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务工机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桂阳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创建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4家。全县龙头企业拥有资产总额18.6亿元,年生产总值达180.6亿元以上。通过自建、领办、参办、订单合作等方式,联结农产品基地30.8万亩以上,带动11.4万余户农民实现增收。

又是一年春华秋实。此刻,笑容写在农民脸上,幸福钻进农民心里。

(一审:夏博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