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市高考“一诊”结束,本报邀请名师继续评析试卷——
紧扣主干知识考查关键能力
中国甘肃网4月20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张鹏伟)4月19日下午,随着我市高考“一诊”英语科目考试结束,今年我市高三考生的首场诊断考试也落下了帷幕。
每年高考前夕,兰州市教科所和甘肃省教科院分别组织名师命制两套诊断考试试题。四套试题在兰州市高中的参与度来说,市“一诊”的参与度最高,也最具参照性。因此,兰州市每年的市“一诊”考试,是全体高三师生最重视的一次高考前诊断模拟考试,考试数据对考生接下来的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让高三学生了解此次诊断考试的难度、出题情况等,本报再次邀请西北师大附中高三名师对当天的文综、理综、英语各科试题进行评析,引导考生后期备考。
文综
历史
难易适中有较好的梯度和信度
西北师大附中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司利芝
试题在内容上贴近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既注重主干知识的覆盖,强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考查,又彰显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功能。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有较好的梯度和信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注重主干考点。试题强调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使基础扎实的学生更有学习的获得感。如25题考查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31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迅速地作出判断。
强调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24题以先秦青铜纹饰的变化(经济文化)创设情境考查先秦的政治发展趋势,体现出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的考查。
彰显“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如41题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及其文物经历曲折的原因分析,让学生了解“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开放型的试题42题让学生就中国古代社会某一阶段的特征,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题型相对比较平和,但历史情怀浓郁。一方面鲜明地体现历史考纲的发现问题、论证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考试要求,另一方面,试题内容更加体现了历史学科本身的情怀。
政治
突出考查主干知识有较高区分度和适当难度
西北师大附中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令润岗
试题从题型设计、难易度、考点分布、模块分值等方面,都比较贴近2021年全国乙卷文综政治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试题聚焦社会热点,洋溢时代气息。素材的选取,既有全球瞩目的北京冬奥盛会、中俄《联合声明》等,也有全国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就在考生身边的红色经典阅读、马拉松活动等内容。
凸显核心素养,重视价值引领。试题围绕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典型时政热点。如:第16题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案例来培养考生法治意识,第40题通过北京冬奥盛会的成功举办引导考生形成和弘扬“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新发展理念,培养考生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等。
突出对主干知识考查,综合提升四项能力。比如第12题通过曲线形式考查供给、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第15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外开放。这些问题都需要考生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与重新建构。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进行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准确、完整获取设问与材料信息,并准确运用学科术语、时政术语组织答案。
地理
紧扣主干知识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王丹
试题整体以稳为主,紧扣主干知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关键能力考查。该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围绕必备知识,注重考查的基础性。题目的设计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既不偏离考生的生活经验,也不超出考生应达到的认知水平。例如:第37题,让考生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德累斯顿地区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的原因,利于考生进行国际比较和国际借鉴。
继续坚持选取“生活中的地理”素材。例如:第7-9题通过对题目关键信息进行获取和解读,得出洛阳桥桥基上养殖牡蛎的原因及桥墩呈船型和八月十五天文大潮时架设几十吨桥面石板。
贯彻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助力素质教育。例如:第36题(2),提供刘家峡水库黄河干流纵剖面图,要求考生读图指出T处地物形态特征,要求考生据此反推其形成过程。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地理试题考查的核心价值主要是人地协调观。第44题,试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塑料的危害性以及对河流不同阶段污染程度的情况,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理综
物理
考查内容覆盖面广密切联系生产生活
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柳勤
试题通过创新试题情境设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关键能力考查。试题难度更加贴近全国乙卷,第Ⅰ卷选择题难度较大,区分度较好。
考查内容覆盖面广,聚焦主干,突出基础性。其中第14、15、16、18题和选做题目考查学生对聚变反应、电路、电场、磁感应强度叠加、天体运动、热力学、光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高考考查要求的基础性。
强调数学知识的运用,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加强关键能力考查。部分试题需要综合运用学科内多部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还需借助一定的数学运算。其中第19、21、25题就是比较综合性的题目,通过创设学习探索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注重利用图像呈现丰富的信息,增强试题的综合性,例如第20题的碰撞问题,就是通过x-t图像获取物体运动前后的速度,从而解决问题。
突出情境设计的时代性,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引导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试题通过和生产生活、体育运动、科学技术联系,创设真实的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和科学的学习探索问题情境,这是本套试题的一大亮点。例如第14题以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为背景考查核反应方程,第18题以“嫦娥五号”为背景考查卫星变轨问题,加强与重大科技进步的联系。第24题则以测量兰州市本地地铁加速度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模型建构能力,题目情境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引导考生关心身边的物理问题。
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突显创新性。第22题探究在气垫导轨上验证机械能守恒问题。23题考查半偏法测电阻的原理及误差分析。在实验题的设计中,要求考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挑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获得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果,能够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化学
精选试题情境关注社会热点
西北师大附中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王锴
试题形式与近几年高考相似,题量及难易程度适中。
命题体现核心目标立德树人的落实。注重情境创设,关注社会热点,如第7题以冬奥会为背景,考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36题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科学家药物合成的设计。
考查关键能力,突出关键能力,强化学科素养。强化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新信息所呈现的方式有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如第8、11、12、13、26、28题的化学语言信息,28题热化学方程式、35题晶体俯视图、10和36题结构简式,学生获取与加工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突出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28题,与以往只要求写出判断结果不同,本题还要写出推理过程和判断理由。
聚焦教学实际,加强考教衔接。选择题的考查点和试题风格与以往高考相似,非选择题在基础上有创新,如第28题在常规设问基础上,又要求写出推理过程和判断理由。
试题难易比例合理,有比较高的区分度。减少了计算量,增加了基础设问,减去了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等难点。
生物
题型稳定突出实践
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正高级教师陈宗英
试题体现了高考内容改革的总体要求,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题型稳定,吻合高考。包括选择题(1-6题),新陈代谢题(29题),个体调节题(30题),群体调节题(31题),遗传题(32题)和选修选做题(37、38题),与全国卷(乙卷)高度吻合。
赋分科学,覆盖合理。必修1、2、3册各考两道选择题。必修1总赋分为24分,必修2总赋分为23分,必修3总赋分为28分,选修选做赋分15分,与去年全国乙卷各题型赋分值基本一致。
突出实践,难易适中。每道试题都基本实验化,突出生物学科实验与探究的本质。包括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等,易、中、难比例合理。
重视思维,注重表达。试题基本避免死记硬背的题目,几乎每一个考查点都需要科学理性的思维和推理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若语言表述不到位,往往造成失分。
英语
考查综合运用能力素材贴近生活
西北师大附中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李静
试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难度适中,取材广泛、体裁多样,选用素材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且语言地道。
一、阅读理解
A篇介绍了几种帮助学习语言的应用程序。B篇记叙文讲述的故事令人深思,烹饪学校甜点课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启发考生思考文章主题和思想内涵。C篇题目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美国名将肖恩·怀特的话引导学生养成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D篇强调关注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者用“当你把东西扔进回收箱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会变成什么?”引出话题,讨论了回收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该如何更好地解决呢?
通过扩大选材范围和材料类型,精心设计试题,提高考查高阶思维能力试题的比例。高考英语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均在语篇层次上进行,重视对语篇的精细阅读,尤其强调对文章整体结构和关键信息的理解。
二、写作
短文改错在考查学生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拓展知识。书面表达题目设置让人眼前一亮。设置了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的英语交际任务情境,增强了试题开放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同时,强调对应用性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