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资料图)
甘肃工信系统加快推进强工业行动落地见效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工业是实体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富民兴陇最为关键的产业支撑。强工业,就是要立足省情实际和现有基础,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工业经济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全省经济实现结构优化、良性循环。
2022年以来,全省工信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推动《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1+10”系列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全省工业继续保持稳中量增和进中质优的良好态势。
——聚焦经济运行调度,引导重点企业充分释放产能,细化排产计划,满产增产。2022年,2395户规上工业企业中2226户正常生产,规上企业达产率达到92%以上。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服务保障机制,共梳理2批共计333户“白名单”企业。发放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2.8万余个。靠实重点项目稳增长保障。2022年,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共1039项,总投资3486亿元。目前,267个项目已建成,638个项目正在建设。
——聚焦专精特新培育。积极落实《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持续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坚持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户,累计达到329户。
——聚焦产业三化改造,积极布局传统产业高端制造。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加速智能化,加快数字赋能引领制造业转型。新培育认定智能工厂1户、数字化车间22个。紧盯绿色化,有序推进减排降碳。新认定省级绿色工厂26户、绿色园区1个、绿色设计产品4种、绿色供应链1家、工业节水型企业10户。
——聚焦产业链现代化。分产业链印发《产业链“一链一策”工作推进手册》和《产业链2022年工作要点》,分三批培育认定53户链主企业,谋划65条细分产业链。在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方面,2022年省级专项安排8330万元支持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其中,支持72个产业链重点项目7330万元,支持5个产业集聚区项目1000万元。同时,鼓励支持工业企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实施智能制造重点项目。2022年,省工信厅监测的7个重点产业链共有项目334项,总投资192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30亿元。截至2022年底,65个项目已建成,242个项目正在建设,完成投资343亿元。
——聚焦数字赋能效应,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出台《甘肃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新基建建设,新建5G基站11492个,累计建成31580个,完成年度建设目标的114.92%,基本实现地级市城区、重点工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5G网络全覆盖;金川集团镍钴产业“5G+智慧园区”建设项目、白银集团物流大数据及智慧供应链项目等一批信息产业链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酒泉绿能云计算有限公司基于混合多云管理的工业互联网通用制造设备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完成建设并启动上线。
——聚焦落实“双碳”目标。在河西地区,进一步拓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及金昌、张掖、武威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规模;在敦煌、金塔、民勤等地推进“光热+”风光电、“光伏+”生态等示范项目;在河东地区,围绕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实施4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撬动境内风光新能源有效开发利用。
——聚焦园区能力提升。为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甘肃金昌经开区镍铜钴新材料产业园等工业聚集区提供10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先后印发《甘肃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甘肃省化工重点监控点认定标准》,持续做好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