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春见闻)甘肃文化“百家宴”添彩丝路新年味
中新社兰州1月21日电题:甘肃文化“百家宴”添彩丝路新年味
作者闫姣
临近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甘肃大山里的村民用红灯笼和绿松树装扮村子,色彩鲜明,观感喜庆。年轻人穿上戏服,踩着高跷,伴着“咚咚”鼓声,练习社火曲目。
“今年我报名参演社火,和大家一起添岁、添福、添年味。”甘肃陇南市宕昌县村民王桂花,务工返乡后加入社火队,和伙伴们重拾乡村技艺,“心里感到高兴,充满了期待”。
甘肃东西狭长,民俗多样,丝绸之路贯穿全境。连日来,该省文化“百家宴”从景点景区,延伸至文艺场馆,戏曲、社火、剪纸、刺绣等轮番上演,花式“滋润”民众。
“丝路重镇”甘肃酒泉市推出“看乡景、访乡贤”游子回乡重温乡情游、“穿越古今·云梦飞天”体验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嘉峪关市在关城景区举办“新年迎接关城第一位游客”活动;兰州市启幕“2023栖云小镇华彩冬梦·冰雪花灯嘉年华”活动,设有6大主题近50项娱乐项目。
同时,天水市专场文艺演出、社火汇演、民俗系列、灯谜竞猜等百余场精彩文化活动轮番登场;平凉市重点策划春节联欢晚会、冰雪文化旅游节、冬春玩转崆峒、非遗过大年等活动;定西市、陇南市策划推出冰雪旅游活动,以及“如意甘肃·陇上乡遇”15条冬春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在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兰州路街道九龙南路社区,来自孟加拉国的Harry和非遗传承人体验创作兔元素剪纸。Harry说:“今年是中国农历兔年,我剪了好几个好看的兔子,祝大家兔年大吉,新年快乐。”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甘肃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家底’极为丰厚,有的早已名留史册蜚声海内外,有的深藏其身,不为世人所识。”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戚晓萍说,近年来,甘肃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