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前,有个财富圈的深圳粉丝约我线下见面,我以为他要问深圳买房的问题,看了他发给我的基本情况,我发现不是,是他当下面临的迷茫和困惑,希望我能给他一个答案。
(资料图片)
简称这位粉丝为A,A的困惑和迷茫,我想很多深圳人都体验过。
A37岁,来深圳十年,已婚,两个孩子,夫妻都是本科学历,家庭年收入税后40多万,双方的原生家庭都一般,资金方面给不了多少帮助。
A最大的问题是,一直在深圳没买房。
为什么一直没买房?
一是40多万的家庭收入近几年才有,单身时收入并不高,除去租房和生活开支,所剩无几。
等结婚了终于有合力了,又连生两个娃,两部碎钞机加上其他开支,能存下来的钱有限。
二是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存钱的速度赶不上深圳房价上涨的速度,就想着曲线救国,先买其他城市,等翻倍了再卖掉买深圳。
2
他们用辛苦攒下来的钱,先后买了两个城市的两套房,都是当年热门城市的热门板块。
一套是惠州的白云新城,18年买入,当时14号延长线炒的热火朝天,A全款100万买入,现在跌到85万,而且很难脱手。
另一套是武汉的光谷,21年初1万8买入,贷款130万,月供8000,现在刚收房,光谷是投资客的重灾区,房子明面上没跌,实际周边的二手房都跌了。
结果就是,A两口子这几年省吃俭用,辛苦攒出的一百多万,全填进了这两套房子。
这两套房子,住又不能住,卖又不能卖,月供每年要吞掉10万现金,夫妻40多万的年收入,除掉月供、房租、养孩子和生活开支,接近月光,收入看不到上升空间,还要面临40岁就业危机,想重新攒出买深圳的首付,难如登天。
老大明年就要上小一,怎么办?纠结痛苦之后的三个选项:
1、继续留深圳,租房上学;
2、去武汉发展,至少有一套房子自住;
3、孩子送回老家读书,夫妻仍留在深圳赚钱。
3
看完这位圈友发给我的情况,我心里很是感慨,特别能共情他的感受,和他们现状类似的深圳人实在太多了。
普通学历,普通收入,结婚生子,成了家却未能安居。
收入不够高,能存下来的钱有限,希望在深圳买房,就想复制前人的成功经验,曲线救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有暴击概念的板块,一旦成功,深圳的首付就有了。
结果暴击没来,辛苦存的100多万都在异乡填了坑,还背上了沉重的房贷,失去了首套首贷资格,折腾了几年,人不再年轻,生活负担却越来越重。
人生和未来,何去何从?
A的100多万,如果能存到现在,三成首付可以买红山上塘的新盘,月供1万多就能深圳安家。
可是,人生没有前后眼,谁也算不出时代的变迁,谁也逃不出命运的裹胁,做为普通人,只能为自己曾经的决策买单。
下一步怎么办?
我的意见,也送给和A夫妇情况类似的深圳人,就是:继续留在深圳。
4
为什么不建议去武汉?
武汉的工资水平远低于深圳,夫妻二人没有名牌大学学历,从事的也不是高收入行业,在深圳能拿到税后40多万,到了武汉至少腰斩。
夫妻都是35+,到武汉重新开始,没有年龄优势,没有行业优势,没有人脉资源,从高维城市来到低维城市,迎接他们的不会是降维打击,而是从零开始,进退失据。
如果收入腰斩,一个月8000的月供可不会腰斩,家庭收入降到20来万,减去一年10万的月供,还养着两个孩子,那时才会知道什么叫捉襟见肘,什么叫入不敷出。
他们那套光谷的房子我看了,在光谷一个比较偏的位置,配套很差,周边有一些中低端制造企业,升值潜力很不看好。
为了入住一套这样的房子,全家老少三代奔赴二线的偏僻新区,从零打拼,我认为是买椟还珠,得不偿失,所谓的自住,真没那么重要。
我更不建议把孩子送回老家读书,对于A夫妇这样的夹心层,回不去的老家,玩不转的二线,留在深圳才是最好的选择。
5
A夫妇是深户,可以先排队公租房,再用两年时间卖掉惠州和武汉。
惠州铁定是要赔的,光谷不出意外也要赔,光谷这几年卖了太多房子给投资客,现在正在踩踏式出货。
A肯定不想割肉,希望光谷涨上去再卖,我个人不建议一直等下去。
以光谷卖给投资客的楼盘量级,至少要6-10年的洗盘周期,A每个月8000的贷款额,根本填不动也等不起。
卖掉全款的惠州,可以收回80万现金,卖掉贷款的光谷,可以给这个羸弱的家庭止血,把收入积累下来,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更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深圳人才房。
比如去年底发售的人才房,龙岗宝龙的安居玥龙苑和安居璟龙苑均价才23000,三房总价200万,五成首付也只要100万。
卖掉惠州和光谷就能凑出首付,月供只要6000,比之前反而轻松了。
更重要的是,光谷的月供8000,是去填一个看不见底的深坑;深圳的月供6000,是为自己的小家添砖加瓦,还能看到持续的升值,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我知道A夫妻割肉惠州和光谷会很难,很痛苦,但这一步必须要走,走了才会看到生活的转机。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篇文章送给A,也送给所有和A处境类似的深圳朋友。
走错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止损和变通,一条道走到黑。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真不是随便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