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们。上海图书馆藏
旧时骡马轿车。甘肃省图书馆藏
昔日甘肃省政府及中央广场,曾为兰州人力车干线起点。引自《西北视察日记》
(资料图片)
1941年7月,兰州设市成功。市政府开张后,踌躇满志,在市政建设方面准备施展一番拳脚。关系民生、百姓出行必需的人力车行业自然被优先纳入改革范畴。
兰州人力车夫要持证上岗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当年兰州人力车行业改革的第一把火,就是持证上岗、规范管理。兰州设市之际,全市交通工人,“以人力车夫为最重要”,按规定,人力车夫须由市社会局办理登记,印发人力车工会会员证,“俾便检查管理”。1941年首次普查建档时,全市共有人力车夫798人,按照地区划分为47组,各组设组长1人,负管理之责。这第二把火,就是开展调研,上调车价。兰州设市之前,人力车和骡马轿车车价“向无确实规定,市民颇感不便”。1941年夏,刚刚成立的兰州市政府派员开展调研,随机抽取10名人力车夫收入支出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兰州人力车夫1941年上半年收入较之1940年度同期增加约40%,但支出却较之1940年度同期增加约80%,入不敷出得厉害;与此同时,通过调研,还得到了全市人力车夫生活指数较之1940年约增一倍、而粮食价格较之1940年翻了三倍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车行、车老板和车夫,大家都觉得亏大了、没法干。于是,市政府有关部门会同人力车工会,决定上调并明确全市统一的人力车价格。
人力车干线撑起公共交通骨干网络
这第三把火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因为它支撑起了抗战中后期的兰州市公共交通骨干网络。
兰州设市后,虽然依靠几辆烧木炭的公共汽车,开通了市内至十里店、小西湖等处的公交线路,但主城区特别是东郊、北郊一带的公共交通,主要还是以人力车为主。当年,以辕门(即省政府前中央广场)为中心,辐射东南西北四门,各设两条人力车干线,共有八条干线;外加部分重要支线四条。下面分别道来:
东门:干线一为省政府前至东教场,沿途经过东门外、小北街南口、广武门、邓家花园,全程车价一元二角,各区段车价二至三角,线路走向基本与今天的4路公交车部分运行区间重合。干线二为省政府前至拱星墩,沿途经过南关什字、东南门、东稍门、五里铺,全程车价三元,除了五里铺至拱星墩区段车价为一元外,其余区段车价二至三角,线路走向与今天的地铁1号线部分运行区间基本重合。
南门:干线一为省政府前至五泉山,沿途经过南关什字、福禄街南口、西南门外、西北疗养院,全程车价一元六角,各区段车价三至六角,线路走向与今天的8路和146路公交车部分运行区间重合;另有省政府途径小稍门至颜家沟的支线,全程车价八角。干线二为省政府前至中山林,该线路又分为起点和终点相同的两条支线(或称正副线),一条沿途经过南关什字、救济院、西南门,全程车价一元一角;另一条经过鼓楼、马坊街百子楼交叉处、西南门外东城根,全程车价一元。各区段车价二至三角。
西门:干线一为省政府前至小西湖,沿途经过鼓楼、西关什字、西稍门、祥泰木厂、西津桥,各区段车价二至五角,全程车价二元;此外,还有一条自西关什字途径西关新村、下西园鼓楼至上西园骆驼巷的支线,全程车价一元二角。干线二为省政府前至城隍行宫,沿途经过鼓楼、西关什字、安定门,全程车价一元,各区段车价二至三角。
北门:干线一为省政府前至盐场堡,沿途经过鼓楼、西关什字、警官学校、河北医院、庙滩子、赵家庄,全程车价三元五角,各区段车价二至八角,线路走向与今天的35路和107路公交车部分运行区间重合。干线二为省政府前至徐家湾,沿途经过贤后街、水北门、六分局、金城关,各区段车价三至六角,全程车价二元。
兰州“骆驼祥子”也不容易
人力车机动灵活,什么地方都能跑。如果乘客要去的背街小巷并不在上述干线或支线沿途怎么办?不要紧,反正当年兰州城面积不大,就算您的目的地不在主干线路上,也总是位于某个区段附近,不同线路区段之间的车费均有定价,直接套用就行了,用当时的官话讲,就是“其余各街巷则比例给价”。反正人力车线路和车费定价都是公开信息,车夫既不敢“宰客”,乘客也不怕“被宰”,大家照章办事就是了。
此外,为了满足差异化出行需求,当年的兰州人力车行业也提供包日和包月的包车服务。人力车包车价格为每日5元,包月120元,车夫伙食由雇主供给,“天雨路泞车价加倍”;骡马轿车各线路和区段车价参照人力车加倍,包车价格为每日12元,包月280元,给养由车夫自备。
这些制度设计是不是听起来还不错?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岭南大学社会学系社会调查所曾于抗战初期编印《中国人力车伕的研究》一书,该书基于北平、上海、广州、武汉四大都市人力车制度的调研成果指出,“以上四处的制度,虽然限于某个地方,可是其他地方的情形,也与之相差不多、我们颇可以举一反三地而想到别的都市人力车制度。无论制度如何,最吃苦的是车夫,他们以血汗得来的金钱,反至被坐享其成的车夫头、车行、车公司,以至于政府所剥削了去,则无可讳言的。”当年僻处西北的兰州“骆驼祥子”们的境遇,想来较之他们的“北上广”兄弟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吧。客观地讲,兰州设市后,当时的政府对于人力车行业的规范管理,虽然带有控制与剥削劳动人民的政治或经济目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省会的城市交通功能。当年那些持证上岗的“骆驼祥子”们,亦可算是金城最早的“公交人”,用自己的汗水方便了百姓出行。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特约撰稿史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