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
创刊于1981年的《读者》杂志,发行量近20年来一直稳居国内市场杂志类首位,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本届数博会上,读者展台也成为最受关注的展台之一。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传统出版业如何以数字化赋能加快深度融合,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读者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朝阳。
“数字时代,只有创新内容呈现和传播方式,才能让传统出版物更便捷地触达读者。”梁朝阳说,近年来,《读者》依托“读者”品牌,开发图文和音视频内容,打造“终端+平台+内容+社交”的矩阵式场景应用APP。并主动与网络平台合作,打造“读者”新媒体矩阵,实现了优质内容在多个网络平台的多维度传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70余年发展历程中,《读者》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内容资源。如何将优质内容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梁朝阳介绍,集团深入挖掘甘肃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深耕特色文化领域,建设融媒体数据库和融合出版平台。“敦煌书坊”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获得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被评为“第六届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创新案例”。“读者·新语文”阅读写作融媒体平台入选中宣部“数字出版精品遴选计划”,跻身全国“数字出版百佳”之列。
梁朝阳说,集团以重大出版工程为牵引,积极承担甘肃省内重要古籍数字化开发,推进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积极承担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央财政专项资助的文溯阁《四库全书》复制保护与影印出版项目,成立读者古籍数字科技中心,推进古籍数据库建设和精品复制影印等工作,为古籍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读者》更好地服务读者,我们一直在路上。”梁朝阳说,集团加强与科研院所和运营商合作,利用新技术不断拓展阅读服务,多层次、多场景、多渠道满足大众多元化阅读需求,推动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书香社会建设“读者方案”也成功入选中宣部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