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软件谷的众能联合,一串串“代码”运行之下,一道道“指令”从公司格子间传向全国各处建设工地。施工单位只需操作App,即可在29个省(市、自治区),轻松租用到众能联合的举高工程设备,响应时间低于15分钟,交付时间低于6小时。坚持科技赋能、数据驱动,众能联合已经成为中国高空作业平台租赁行业的领军企业。
昨天,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近日省发改委下发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名单,我市众能联合等15家企业和5个区域入围。自2019年国家、省相继出台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以来,我市累计已有43家企业和区域列入国家、省级试点,总数位居全省前列。“两业融合”能融出什么精彩?记者对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采访。
让制造更聪明
与众能联合同时获评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的还有我市制造业榜首企业南钢。传统钢铁行业龙头企业能发展什么服务业?
来到南钢,“现场”超出人们的想象。这里率先打造了专业加工高等级耐磨钢配件的JIT+C2M(准时制生产+用户直连制造)智能工厂,通过5G+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全工序智能协同,全球化定制配送;建设“智造、经营、生态”集群式一体化的智慧运营中心,涵盖六大集群、十二业务领域和四种访问模式。而搭建、运维南钢“工业大脑”的金恒科技,早前只是南钢的一个信息化推进部门,如今正裂变成为一家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信息科技公司,从“服务南钢”迈向对外提供“南钢服务”。
将自身“数智化能力”向外输出的“南钢服务”品牌还有:专注钢铁细分领域服务的垂直电商平台—钢宝股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第三方采购供应链平台—鑫智链、集多资源于一体的智慧物流服务平台—鑫洋供应链等高科技平台,为南钢创造新的业务增长极。
南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表示,近年来南钢还大力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利用工业厂房、挖掘企业文化开展工业文化旅游等,非钢产业占比已上升至45%以上。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入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循环利用等融合方式,推动制造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支持制造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拓展,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单纯提供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变。重点发展总集成总承包、工业设计、节能环保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达到50家。
服务让制造更聪明。“十三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7.4%,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1%,较“十三五”初期提升了9.8个百分点,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态势加速呈现。
让服务更超值
现代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先进制造业也为现代服务发展创造了更多“需求”。
翻开南京“两业融合”各级试点单位名单,我乐家居、创维家电积极开展体验互动、在线设计,打造个性家居家电产品,强化用户体验;
聚隆科技、中电环保提供材料开发、产品设计、检测分析等多角度的整体解决方案;
巨鲨显示打造智能手术室、一体化阅片室、远程会诊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影像会诊服务平台,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企业规模效益实现大幅增长。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聚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信息、金融科技、交通物流、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逐年提升。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超过50%,金融业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十强。
2021年,市政府还印发了《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全面贯彻落实省“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南京建成“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的最新要求。
在国家和省、市各级政策指引下,一大批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两业融合先进典型案例正在南京加速涌现。
南京生物医药谷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他们高标准建设新药检测等八大公共服务平台,为新药研发提供全链条、高质量孵化和技术服务,形成药物研发及生产、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等四大主导产业,集聚生命健康类企业900余家,营收近1000亿元。
让城市更轻盈
“坚持创新驱动,我们还要看到目前全市产业结构仍然偏重,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一定制约。”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持续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两业融合”,让南京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加轻快、让城市发展更加轻盈。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南京将推动两业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全面建设新发展格局下的两业融合示范城市。
为此,我市将依托开发园区、高新园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促进产业链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充分涌流,综合服务不断完善。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平台型企业不同特点,推动两业融合先行先试,探索模式路径,形成一批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发展示范企业,打造融合发展产业生态圈。
同时,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为主阵地,以市场需求为源动力,紧盯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发展两业融合重点领域。聚焦集成电路、智能汽车、钢铁石化等重点制造行业,创新发展服务业态,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支持软件信息、人工智能、电商平台等服务行业发挥数据驱动优势,向制造领域拓展应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多样化融合,培育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南京制造向南京智造转变。
据介绍,目前我市正建立健全南京两业融合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各主管部门依据责任分工,细化行业政策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抓实抓细;落实各区、开发区属地责任,强化跟踪服务,让“两业融合”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