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31个省份陆续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在疫情等多方面压力下,各地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开局。总量方面,有11个省份的GDP超过1万亿元,其中,广东、江苏、山东位列前三;增速方面,23个省份高于“全国线”,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业内专家认为,产业转移等因素帮助了中西部经济崛起,东部省市除了依赖高质量发展,还要加快复工复产,保障供应链畅通稳定,帮助企业应对困难,实现稳增长目标。

粤苏鲁稳居前三

今年一季度,31个省份经济总量均有所增加,有11个省份的GDP超过1万亿元,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分别以28498.79亿元、27859亿元和19926.8亿元稳居前三,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南、湖北、安徽、上海也均超过1万亿元。

位于榜首的广东地区,三次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6.15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0920.9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6601.69亿元,增长2.1%。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江苏、山东本身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即便可能因为一季度受到疫情的影响,导致部分地区经济增速下行,但由于基数足够大,经济的总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在此次1万亿元以上的梯队中,上海相对落后,主要是受到3月疫情影响的拖累。上海市统计局表示,“1-2月,全市经济运行开局平稳,但由于3月受到突发疫情的影响,一季度经济运行前稳后降、稳中趋缓”。具体而言,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势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现较为明显。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2.2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其中,1-2月同比增长3.7%,3月下降18.9%。

“从全国层面来看,各地区面对的主要经济增长压力,来自于新冠疫情的冲击,特别是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比如上海、广东,分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核心省份,它们因疫情导致的封锁肯定会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比较大的压力。比如消费下滑、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方面整体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付一夫说。

中西部地区增速亮眼

从增速来看,除了吉林省同比下降了7.9%,其他30个省份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新疆经济增速位居第一,为7%,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在4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郝俊清表示,一季度,全区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长好于预期,实现经济发展开门红。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8%、38.7%和58.5%,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2个、2.7个和4.1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我国GDP为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按照这一数据对比,有23个省份一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线”,其中,新疆、江西、福建、湖北、贵州、山西、西藏、湖南、海南等省份均高于或等于6%。北京一季度GDP为9413.4亿元,同比增长4.8%,与全国增速持平。

付一夫指出,经济增速较快的新疆、贵州、山西、西藏等地,普遍属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规模、基数较小,经济增长更容易保持在比较高的增速。同时,中西部地区港口比较少,人口密度低,疫情防控压力整体来说比东部地区要小一些。此外,从区域发展战略层面来看,在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积极推动下,制造业产业转移加快,相继在中西部地区落地,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添翼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贾甫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中西部省份经济增长亮眼,主要得益于近年来的产业转移,依靠的还是传统的比较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是延续东部省份的产业发展模式。相比之下,东部省市则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率较低,需要依赖高质量发展,突破传统的发展瓶颈。

各地加速复工复产

在31个省份中,吉林是唯一一个经济负增长的省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7.9%。吉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吉林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5.40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41.37亿元,同比下降11.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59.46亿元,同比下降7.5%。

作为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吉林省实施了多种举措推进复工复产,重点解决人员返岗、物资供给、交通运输等问题。在建筑业方面,制定出台了16项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将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安管人员考核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有效期延长到2022年5月31日。

其他各地也正在加速复工复产。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临港新片区范围内复工复产企业已经达到251家,其中规上企业164家,规上企业中复工复产企业数量占比达到52%。

疫情影响可能仍将继续。在付一夫看来,国内疫情防控对于部分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限制,对市场需求也有削弱作用,3月中下旬开始,有些地方的疫情加剧,对经济的冲击并没有真正反映在一季度的GDP增长数据中,可能会反映在二季度的数据中。叠加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包括国内市场预期的复杂化,二季度经济增长依然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

“当务之急是尽快实现对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保障供应链畅通稳定,产业链平稳运行。在此基础上尽快推动全面的复工复产,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落实帮助它们缓解经营压力的政策,稳住市场主体。”付一夫说,“市场主体稳定了,就会对就业、消费产生一连串的积极影响,要进一步从政策面提高及时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围绕重大项目投资,促消费、扩内需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实现稳增长的目标。”

贾甫也认为,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对于这种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要采取差异化的政策,如对中西部省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保障性住房,降低税费,旨在降低企业的成本;对于东部省市,要进一步推进统一大市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这样,就可以依赖中西部省市的增速和东部省市的创新,一起推进我国的经济实现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陶凤 吕银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