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7月30日,湛江日报以《人不负葭丁 葭丁定不负人》为题,报道了坡头区乾塘镇《禁伐葭丁碑》背后的故事:清同治四年(1865年),村中长者在陈氏宗祠召集乡贤达士,立碑告知“乾塘族人等自后永不得斩伐葭丁”。“葭丁”即红树,禁伐葭丁这一生态古训至今仍影响着乾塘人。

报道出来后,笔者身边的朋友惊喜地发现,自己用雷州话念的“嘎嗲”(即红树林),终于找到了对应的汉字。神奇的是,无论在坡头、麻章还是雷州等地,当地人都把红树林念作“嘎嗲”。因为《禁伐葭丁碑》的存在,“嘎嗲”这种可能与古越语有关的土话,终于找到久远的词源“葭丁”。

外地朋友则说,《诗经》里有“蒹葭”,湛江则有“葭丁”,这片天南重地并非文化荒漠——回溯两千年,《诗经》中就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许多人因为这一句才认识“葭”字;一千年前,宋代文豪苏轼在《赤壁赋》写道“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这与《禁伐葭丁碑》中的“使此地葭丁郁郁苍苍”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如谈到古埃及历史绕不开罗塞塔石碑,说起中国红树林的历史,就离不开矗立于“红树林之城”湛江的《禁伐葭丁碑》。“葭丁”一词堪称古汉语的“活化石”。这一方言符号,不仅印证着红树林在雷州半岛沿海悠久的历史,更传承着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基因,叙说着湛江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动故事。

历史是故事的集合。光是“葭丁”这个名字的由来,不仅值得语言学家、文化研究者考究一番,更值得文创工作者好好创设一番,让红树林“好朋友”的形象生动起来。

讲好一个故事,也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云梦睡虎地秦墓简,因为撒贝宁在《国家宝藏》中穿越历史的演绎,让这一国宝“活”了起来,让湖北博物馆名声大噪。而讲好葭丁故事,巧妙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望引来大流量,让“红树林之城”更具魅力。

湛江是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级市。2021年12月,湛江正式对外喊出了打造“红树林之城”的城市品牌。红树林之所以特别,就在于其既是古老的,几百年来与湛江相伴相生,是老朋友、好“葭丁”;又是新潮的,在新时代中展现了碳汇价值,是新热点、新方向;更是有故事的,在抚今思昔、穿越历史中彰显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

前不久,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就让湛江人民领略到红树林文化的魅力。讲好葭丁故事,把人与城的互动讲好,才能让“红树林之城”的故事更动人,让湛江红树林的故事里更有“人气”。

打造“红树林之城”,不能只满足于红树林外表的美,景色只是浮光掠影,要让人刻骨铭心,就要讲好故事。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湛江红树林的推荐不可谓不多,但少了场景、没有故事。其实,不少湛江人记忆深处都有着关于红树林的一段故事,以方言“葭丁”这个切口,广泛收集故事素材并提炼、宣传推广。这些葭丁故事,蕴含着这座“红树林之城”的人文魅力,更能激发起外地游客对打卡这片“诗与远方”的兴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