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因为被隔离,情绪低落与暴躁?
你是否因为高强度防疫工作,濒临崩溃?
云霄县“心心点灯”疫情防控心理应急公益项目
让我们彼此增加一份勇气,共同面对!
“疫情影响下,不想去学校,不愿和人接触怎么办?”“我是一名大学生,担心疫情导致毕业延期、就业受影响而产生的焦虑如何排解?”“孩子待在家里整天看手机怎么办?”“经常失眠没好好休息过压力山大”“新闻里让大家戴口罩、少出门,可长辈却一直不听劝。我该怎么办?”……师生群众因疫情产生的心理问题各种各样。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每个人都有可能会产生担忧、害怕、焦虑、恐慌等应激反应。每个人反应不尽相同,但是担忧的情绪非常普遍。这些应激反应是正常的……”这是云霄县七彩虹志愿队心理应急志愿分队社工师在运用专业的心理干预方法,有效缓解需求者的身心压力。增强广大师生的“心理免疫力”,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让疫情防控既有力度,又有广度,更有温度。
速度:及时行动注入“心能量” 多方联动激发“心动能”
配置专业心理教师和社工队伍、开通线上“疫情防控心防”专栏、一对一提供心理咨询……迅速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服务社会,是云霄教育系统提供疫情心理支持和援助服务的一大举措。云霄县教育局、县计生协会等部门携手县彩虹社工中心、彩虹公益联合会、七彩虹志愿队联合开展“心心点灯·为爱续航”疫情防控心理应急公益项目,为疫情防控期间不同人群特别是全县有需求的广大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同时提供家庭教育、情感困惑、学习成长、行为塑造、压力处理等社工服务,实现规范化组织、社会化动员、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支撑。完善社区(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联动机制,广泛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加强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形成梯次结合的服务队伍体系。及时开通热线电话、QQ语音、微信、网络视频等服务平台,为师生、家长、广大医护人员和社会大众建立心理支持和援助的通道。提供心理防疫健康知识清单,通过图文、音频、视频辅助做好疫情心理防护工作。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严格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为求助者提供规范的精准的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2022年1月以来,已招募专兼职心理教师、志愿者、社工师等40人,累计线上服务师生家长561人次,线下个案辅导45人次,心理危机干预18人次。心理热线、微信群等成为独特、温馨的心灵慰藉场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教育能量”,展现了“教育担当”。
温度:心理疏导让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
项目采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HELP”模式:Happy,敬业乐业,守护幸福组建专业队伍;Efficient,务实高效,扶危救急,织就救助网络;Leading,紧跟时代,勇于担当,拓展宣传途径;Professional,追求卓越,专业引领,开展培训督导。运用科学化、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手段,通过引进心理专家团队和社工团队、打造枢纽型心理服务社会组织、成立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协会、建设“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等途径,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水平。完善正面引导、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医疗保障四项机制,开展居民全生命周期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援助。教育系统联合七彩虹志愿队、彩虹公益等社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师生加强心理防护,守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用专业的心理疏导让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
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编发心理健康知识,从疫情防护知识、合理认知、情绪调适、自我管理、寻求支持等方面提出一些心理调适方法和建议,引导师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获得心灵成长。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评估,开展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活动;密切与社区(村)和有关部门联动,及时掌握遭受欺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以及沾染毒品等学生情况,及时给予法律援助和心理创伤干预。为教育系统突发的群体性、应急性心理事件的处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专业资源保障。建立直通救助通道,使学生快速获得专业帮助,避免因心理危机引发自伤、自杀等严重事件。通过访谈、评估、排摸,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疏导。对需要干预的学生实行不少于半年的“一人一案”式的个性化辅导,强化心理援助措施,凝聚起人文关怀的强大暖流。在公众号发布科普文章,制作相关短视频,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和创伤应激陪伴团,这对公众合理构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疏导情绪,增强抗疫信心,推进积极的社会心态建设、达成心理健康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心理危机干预从应急状态走向常态化
云霄县彩虹社工中心助理社工师、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师张瑞勇介绍说,疫情以来师生群众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情绪问题高发,常见的表现有恐慌、焦虑、疑病、担忧、抑郁、强迫、易激惹、敌对、愧疚等情绪反应。心理问题躯体化的发生比例也较高,如失眠、身心疲惫、头晕、心慌、血压不稳、出汗等躯体不适。心理问题生活化倾向明显,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警觉性增高、决策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回避、社会退缩、酗酒、嗜烟等。张瑞勇认为,目前,针对疫情的心理援助热线的功能是应急,对于即时的危机状况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支持,属于紧急心理援助。如果有较严重的或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根据国内外灾后心理康复经验,在各级政府部门强有力的积极干预之下,疫情造成的心理影响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后的心理恢复需要长效机制保障。
据相关调研报告分析,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心理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尤其是灾难心理防护意识与识别能力的专项教育有待加强;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生态化有待落实;人民群众享受心理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心理应急服务队伍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体系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加强;个人、家庭、社区、心理咨询机构与精神卫生机构的转介机制仍有待完善;心理工作形式有待丰富,网络智能+心理服务等新兴信息服务模式有待探索与应用转化等。这总体上反映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还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除了中小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包括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等高风险职业人群以及妇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人群;企事业员工、党政干部、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在疫情不同时期,民众对于同一事件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有所不同,因此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对接和呼应广大民众的心理健康关切,面对实际问题做出切实有效的反应。
心理援助是一条比医疗救治更长久的战线,更多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在疫情结束后出现。要在加强现有心理援助的基础上,提前筹备疫情结束后心理重建工作,将当前的志愿者模式转换为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心理服务体系,需要增加稳定的具有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的心理学工作者团队。当发生重大灾害时,能够迅速组织队伍,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级的需要,采取联动的、整体性的解决方案。云霄县将结合“青春健康”“师生平安守护十百千万行动”等项目,优化社会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体系建设。
(通讯员: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