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春天出发,广东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在这片经济繁荣发展的沃土上,源源不断的顶尖人才和优势资源聚集,优良的营商环境为创新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越来越多的大国品牌走向世界。“再造一个新广东”,广东企业已做足准备,更好地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开创新局。即日起,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推出由广汽丰田赛那独家冠名播出的《总编辑时间》栏目,第二季聚焦“大国品牌力量”,深入探访餐饮、零售、家居、电子、会展、科技等广东传统优势领域企业,挖掘品牌背后的创新故事以及价值魅力。
今年开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提出以“制造业当家”为高质量发展重心。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工业是龙头,是脊梁,是硬支撑。实践反复证明,产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
(相关资料图)
世界一流的先进工厂、全国领先的工业设计能力、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这些共同构成广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制造业“尖子生”的最新实践。
但鲜为大众所知的是,在这蓬勃发展的景象背后,是工业软件的支撑,工业越发达,工业软件的重要性就越凸显。走自主创新之路,掌握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工业软件,是解决我国战略性领域关键零部件制造受制于人、实现制造业向高端跨越的破局关键,在这条路上,发源于广东的中望软件,无疑是其中佼佼者。
工业软件的研制高度依赖工业发展技术以及经验迭代累积,没有捷径可走,1998年成立至今,中望软件经历辅助二次开发、产品自研、收购内核等多个发展阶段,用自主内核筑牢企业护城河,用产品高性价比推动国产替代,成为了国产工业软件自主创新、自主可控的一面鲜明“旗帜”。
大家或许对工业软件感觉陌生或遥远,其实,工业软件已经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航天事业,下至智能手机、智能家电,通通都有工业软件的影子。工业软件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智能制造的灵魂。没有工业软件的支撑,就不可能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中望软件常务副总经理刘玉峰把他们在做的事情比喻为“根”,通过工业软件这束“根”,向上长出强大的树干和繁茂的枝叶。这或许就是对工业软件赋能各行各业最形象的注释了,当然,这也是中望软件的志向。
从国际形势以及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国产工业软件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把“根”扎深、扎牢,为我国迈向工业强国,锻造大国重器输送源源养分,是中望等一众国产工业软件的历史使命。
专注、坚守、突围
南方网:中望成立到现在已经有25年了,当时为什么选择做工业软件?
刘玉峰:中望选择从事CAD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最开始是因为中望软件的创始人杜玉林先生本科在读计算机专业的时候,他的毕业设计就是做CAD相关的方向,毕业之后,创业方向也就选择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目前中望软件聚焦在CAx的领域,C就是计算机computer,A就是AD辅助,x它可以是Ddesign,可以是Eengineering,也可以是Mmanufacture。即所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和制造。
南方网:中望发展到现在,有一段时间是比较艰难的,如何坚守在这个赛道,并成长为国产工业软件的龙头?
刘玉峰:中望软件的发展一路都不太容易。我们经常接触国内做工业软件的从业者,大家一致的感受就是做工业软件的都是有情怀的人,因为这个产业非常难。
中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8年公司注册成立到2010年,中望软件一直处在二维CAD的阶段,本身我们也有一款产品叫中望CAD,这款产品现在已经很成熟,销售到了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比较高的市场份额。
到了2010年,中望软件全资收购美国VX软件的知识产权和研发团队,正式进入到三维CAD研发的第二阶段。我们平常讲工业软件“卡脖子”,卡就卡在三维CAD这个点上,难度比较高,技术壁垒也很深,目前是中望研发投入最多的地方。
到了2018年之后,中望软件开始进军仿真分析的领域,也就是CAE的阶段。这个时候,中望已经将CAD、CAE、CAM也就是CAx的各个门类工具软件基本做齐,公司进入到“Allin one CAx”的发展阶段。
南方网:和国际巨头相比,中望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哪里?
刘玉峰:可以骄傲地说,中望目前是国内的龙头企业,在产品核心技术、产品矩阵、研发投资,市场覆盖上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首先体现在技术层面上。中望拥有核心技术,渡过了从“0到1”的阶段,但在软件的健壮性、稳定性、效率等方面,目前中望和国外顶级企业还是有差别。
其次,在产品平台的行业适应性和产业生态方面,中望和国外也有一定差距。因为国外的工业软件比中望软件早了五六十年,面向各个细分的产业都建立了自己的行业应用,拥有单独的产品去服务这些行业。相比之下,中望软件目前的行业适应性略微偏窄,用户的数量也比别人少,获得迭代场景的机会相对不足。
最后就是市场份额方面的差距。国外的工业软件进入中国已经很多年,而且早期的国产竞争对手较少,国外工业软件在市场份额中获得了绝对的竞争优势。
深耕行业、打磨业务场景
南方网:中望软件的产品矩阵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核心产品?
刘玉峰:中望目前已经拥有构成一个体系的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二维CAD的产品板块,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中望CAD的产品平台,初步形成了一个小有规模的生态体系;第二个板块是中望3D,中望3D拥有自主的引擎,拥有实体曲面复合建模技术,可以较好地满足用户对于三维CAD加工软件的需求;第三个板块是计算机仿真分析CAE,已经建立了中望自己的通用前后处理平台、电磁仿真软件和结构力学仿真软件;第四个板块是中望做了很多工业软件教育领域的探索,针对高等院校、职业院校、K12教育,为培养工业软件人才打下基础,中望推出了全面的技术方案。
南方网:很多企业在讲数字化转型,您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
刘玉峰:比如说一款手机,首先会通过CAD将这款物理产品做成一个数字化模型,而当我们用CAD软件做完设计之后,就进入仿真分析的环节,通过工业软件去分析它;到了生产制造的环节,可以通过工业软件去加工它;到了流通的环节,可以通过ERP系统去管理它;到了最后维保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工业软件去维护它。这就是全数字化流程。
工业软件可以将所有的这些环节有机结合,企业会感受到生产、设计和维护的过程都非常平顺。对于中望来说,一是要做好包括二维CAD、三维CAD、仿真分析CAE等软件,用以贯穿企业的数字化实践;二是要做好中望的核心技术,搭建自己的体系和系统,用以赋能工业。
南方网:对于工业软件,您认为一个良好的生态应该是怎样的?
刘玉峰:中望总结了一句话,叫做“政产学研用资”。
“政”指的是政府各个部门都要积极出台支持工业软件的政策,引导工业软件行业良性发展。比如广东省去年出台了《广东省制造业数字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科学软件攻关工程,为工业软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产”指的是工业软件的产业本身。工业软件企业要专注核心技术和产品平台,拥有生态合作共赢的思维,这是工业软件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学”和“研”指的是学术界的研究所和科研机构,包括工业软件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前沿技术研究等,从而给予产业更多的支持。
“用”指的是用户方。用户在工业软件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过去工业软件发展很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获得的用户场景不够,所以需要用户真心地支持国产的工业软件,给企业更多机会去开放场景。
“资”指的是资金。无论是政府的引导资金也好,还是社会的产业资本、风险投资也好,投资都是工业软件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助力广东“制造强省”,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方网:近年来国家对工业软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发展工业软件提高至国家战略高度,中望软件如何抓住这样的机遇?
刘玉峰:现在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时间点,中望主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做好核心技术的研发——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不管外部的形势如何风起云涌,对于一个真正做产品和技术的公司来说,核心技术是它的生命力。
二是要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浪潮下,中望要积极地结盟客户,结盟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建立国产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系统,将其作为中望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之一。
南方网:中望从创立初期就把总部设在了广州,为什么会这样选择?
刘玉峰:中望一直立足广州,未来也会坚定地扎根广州。广州的行政体系非常好,平时虽然可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如果你有事情需要去处理的时候,它的服务非常到位和快捷。
而且,广州乃至广东,行业配套设施非常齐全,中望在此处拥有广阔的产业链布局,包括高科技电子行业、家电行业、模具行业、汽车行业等,这都是工业软件所依存的基础。中望能够把产品放到各种工业场景中去,不断打磨、迭代,变得更好。
南方网:今年广东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强省,您怎样理解工业软件的高质量发展?
刘玉峰:关于高质量发展,中望软件首先是要做好核心技术、做好产品、做好创新——我们不是简单地替代,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研发国外工业软件所没有的技术。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的跟随,实际上是追赶跨越的一个过程。其次,中望需要更多地向工业企业赋能,将整个工业软件作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技术底座支撑,从而最终推动整个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南方网:听说中望有一个“悟空计划”,专门针对高端制造业进行一些研发,能不能介绍一下?
刘玉峰:“悟空计划”是2019年国家部委的同志来中望来考察的时候,给中望软件提的一个要求:希望我国未来的船舶舰艇、大飞机、重大装备等能够用国产的工业软件来做设计。
坦白说,当时的中望在软件的支撑能力、功能和性能上,都是做不了这样的设计的。但是中望自感有责任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就成立了一个项目,旨在重新架构一款高端的三维CAD图形平台,未来能够满足大船、大飞机、大建筑的设计需要。
董事长将它亲自命名为“悟空计划”,取自西游记的“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悟空平台的定位是重新架构自主核心,未来能够去实现千万级、大体量的零件装配,能够适应重大装备和重大场景的使用需求。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研发了近4年的时间,第一版通用平台预计今年年终能够发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最上方视频观看!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总编辑时间》系列访谈↓↓↓
出品:南方网 粤学习
总制片:侯小军
总统筹:张纯青
策划:杨诚钢 崔征
导演:余然 谢嘉威
监制:骆田子
编导:杨扬雨菲
记者:许方华
品宣:陆泽彬 罗威 许志强
助理:林丹平
设计:武君丽 孙德威
摄影:陈炫德 钟嘉恒 周振强
摄影助理:练锡明 练锡清
后期:陈飞宏
灯光:凡勇 候毅强
制片:潘俊君
化妆:秦颖
现场执行:刘凯栋
实习生:肖陈萌 曾醒 李晨曦 许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