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20万亿私募基金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时代。近期,第七届(2023)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在杭州召开,本届峰会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大资管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一场主论坛、七场分论坛组成,探讨私募基金与大资管行业转换新动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直接融资、支持创新创业的功能,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本届峰会上,中国基金报记者独家采访了瑞银集团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汤进喜,英仕曼中国区总经理许铭,九坤投资(北京)有限公司CEO王琛,迈德瑞副总经理康兰,招商证券董事总经理、托管部总经理易卫东,浙江省金融人才协会秘书长郭涛等国内外资管行业人士,一起来讨论私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相关资料图)

我们先来看看各家机构的精彩观点:

瑞银集团房东明:我们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调高了全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5.4%达到了5.7%。我们对中国资本市场很乐观。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的深度、广度、流动性都比较充分,对海外各类投资者的吸引力比较强。

重阳投资汤进喜:三方面推进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二是培养私募的核心的竞争能力;三是建立健康的行业文化,包括合规文化、投资文化和廉洁从业的文化。

英仕曼许铭:国内资管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中国市场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全球最具流动性的交易品种,QFII的投资范围稳步扩大,期货等衍生品种被纳入其中,进一步丰富海外投资人投资渠道。

九坤投资王琛:量化投资的方法论本身具有生命力。随着越来越多专精特新和科创公司出现,未来发挥量化的优势,建立更加宽度的研究能力,能够为金融市场、为证券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提供足够的投研、定价的能力。

迈德瑞康兰:中国资管行业的对外开放,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这是双向的发展,不仅能够给到国内的投资者更好的有竞争力的产品选择,还能够让全球的资管行业更好的融合,我觉得这是让人非常兴奋的地方。

招商证券易卫东:以今年基金业协会新出台的私募登记备案指引为起点,私募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招商证券作为最大的私募基金托管机构,将不断完善各项基础服务与增值服务的生态链,与私募基金行业共同发展。

浙江省金融人才协会郭涛:我们更加应该更加注重本地的金融人才的培养,包括把本地的金融人才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的操作水平的中高端的金融人才。

本期《访谈录》记录此次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瑞银集团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

中国市场对海外投资者吸引力非常大

中国基金报:时隔几年西湖峰会再度举行,这次来参加西湖峰会,你有哪些感想?

房东明:我的感想更多的还是能够跟很多合作的伙伴、友商朋友,能够面对面的接触,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各方面经济还有业务的这种关注和关心。

中国基金报:今年国际形势受到市场关注,你怎么来看待当前的宏观形势,现在的市场有哪些机会和风险?

房东明:我们在第一季度靓丽的GDP的数据之下,我们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调高了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从5.4%达到了5.7%,我们对整个中国资本市场是很乐观的。

不管是从企业盈利还是从它的估值修复,还有政策,还有市场流动性,其实都是很有期待的。从全球来讲,关键在于对中长期的利率还有通胀的一些预期,其实是波动很大。

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很多的期待。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讲,关注比较多的是,对于这些政策积极的信号能够积极落实,然后其他的一些地缘政治的这些风险是能够可控。这样的话我们期待海外中长期的投资者能够尽快的进入,或者更大力的进入A股市场。

中国基金报:今年外资流入达到1800、1900亿左右,外资流入展现出来的信号是什么?

房东明:就像我刚才所说的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它的深度、流动性,对海外各类投资者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强的,中长期的资金可能相对还是在一个低配的一个阶段,需要政策的一些积极的信号。

中国基金报:瑞银今年在国内市场主要A股港股投资方面是怎么来做的?

房东明:我们还是积极配合各方面,不管是注册制,还有其他新的交易法规,做好对海外投资者介绍、讲好中国的故事,积极的推动各方面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重阳投资总裁汤进喜:

三方面推进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基金报: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时隔几年再度举行,这次你来参加西湖峰会有哪些感想?

汤进喜:我觉得三年疫情之后能够重启私募基金西湖峰会,大家能够齐聚一堂,在线下讨论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问题,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中国基金报:5月1日以后,新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指引将要实施,你如何看待私募基金行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汤进喜:我觉得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的实施,对行业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首先来说行业从2014年开始已经经过了9年多、将近10年的时间了,对当时的法规确实应该根据市场的实践情况进行梳理完善。

第二,私募基金这几年发展确实非常快,到了20万亿了,也确实在目前这样一个阶段,需要静下来看一看私募基金后面怎么样能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对于私募基金的高质量发展,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可能应该把握住。

第一,必须要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为现在二十大报告提出,就是说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们这个行业肯定以投资者为中心,投资者中心是我们的根源,是我们必须要服务好的对象。

第二,私募基金行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的竞争能力。因为我们基金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投研能力,一定要培养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要把投资能力做好,因为我们只有把投资能力做好,才能够在大资管行业这么激烈的竞争中间,脱颖而出,才能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于科技创新,服务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

第三点,我觉得我们要做好高质量的发展,行业要有高质量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行业的文化,我想有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合规文化,第二是投资文化,第三还有廉洁从业的文化。最后我想说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监管环境和政策环境,给予私募基金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让私募基金有更好的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

英仕曼中国区总经理许铭:

国内资管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是长期趋势

中国基金报: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公司?主要业务是什么?目前在中国市场有哪些布局?

许铭:英仕曼集团是一家全球的主动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管理的规模大概有1400亿美金左右。我们集团的总部位于伦敦,在全球有十几个办公室,业务分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旗下有多个投资团队,这些投资团队在整个集团框架下面协同运作,在投资的方面他们也有比较高的独立自主性。我们的投资团队专注于各种不同类别的策略,既有做纯多头的策略,也有各种另类的策略。有主动管理的,也有系统性的量化的策略。

同时英仕曼集团在金融创新、还有量化科技方面,也是走在行业的前列,包括在人才、技术,在研发方面大力投入。

同时英仕曼比较注重跟学校的一些交流,像我们跟牛津大学成立“英仕曼-牛津量化金融研究院”,主要做一些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在资管行业里面比较领先的一些前沿性的学术研究。另外一个就是在负责任投资方面,我们是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签署人,同时有一个慈善信托的计划,通过慈善信托计划来履行一些社会的义务。

我们目前在国内有QDLP的业务,也有私募外商独资私募管理人PFM的牌照。在这方面,我们目前有一款量化的趋势跟踪的策略来进行衍生品交易。后续我们也有计划能够引入来进行多策略的研究,还有在股票方面的一些策略,希望把更多的成熟的策略能够带入到国内。

中国基金报:国内投资人对量化的认识度越来越高,你怎么看待?

许铭:目前,国内投资者对量化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量化策略的管理规模也有比较快的发展,同时量化策略的种类在这几年也有比较快速的发展,像基本面的量化,因子投资,趋势跟踪,复合多策略,还有机器学习等,我们也看到在这方面也都有比较快速的发展。

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就是这几年外资的量化的机构参与市场,有海外的人员回国创业,还有本土人才的培养。

另外关于我们自己国内市场的流动性的提升,监管开放创新的态度等,都使得整个量化行业出现了比较快速的一个向上发展的势头。

中国基金报:你怎么看待国内资管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许铭:国内的资管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肯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从市场的角度上来看,中国的市场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流动性最好的交易的品种,我们目前监管方面也是持有非常开放的态度,包括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人)的投资范围的拓宽,加入了各种的衍生品种,加入了QFII的投资范围之内。

所以从这些角度上来看,这些新的发展让国际投资者可以开始能够进入那些原来可能只有国内投资者参与的一些品种,在港股通、债券通,还有银行间市场等现有渠道之上,QFII范围的扩大,进一步丰富和补充了海外投资人对我们国内市场的投资渠道。

九坤投资(北京)有限公司CEO王琛:

发挥量化投资优势服务市场,持续迭代竞争优势

中国基金报:量化私募基金这几年规模突破了万亿,你认为推动量化投资和量化私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王琛:我觉得核心是量化投资的方法论本身具有生命力。

量化投资基于数据出发,基于模型进行投资,它可以克服人性的一些恐惧和贪婪,并且在交易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工,通过团队的协作来形成更强的数据处理和模型建模的能力,所以量化投资本身的这套方法论,应该说是过去几十年量化在全球市场一直兴盛不衰的一个原因。

在中国市场也不例外,中国市场有非常好的量化投资的土壤,以及有非常强的技术的人才,我相信未来量化投资的规模还会有进一步的、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

中国基金报:未来国内量化私募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助力资本市场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量化投资?

王琛:现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一个核心目标是,要实现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和推动全面注册制的落地。我想,这两件事情本质目标都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但是对于二级市场来说,它是整个金融生态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后一个环节。我们作为二级市场的参与者,作为一个投资机构,我们希望能够持续发掘自己的专业投资能力,提升我们的研究能力。并且随着中国的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能够通过更多的数字化手段,通过更丰富的技术来提升我们研究的宽度和质量。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的出现,这么多的专精特新和科创板科创公司出现,未来需要更好地发挥量化的优势,建立更有宽度的研究能力,能够为金融市场、为证券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提供足够的投研能力、定价的能力。

中国基金报:你觉得国内的量化私募,以后也会像国外的量化私募一样,走出几家头部的机构吗?

王琛:国内量化私募到现在为止,其实头部效应已经非常明显,从整个2022年的量化业绩的表现来看,百亿以上的量化私募,不但数量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增长,同时百亿量化私募也形成了一定的业绩的优势。

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整个百亿量化私募从它的平均的业绩和它的业绩的离差其实都比小一点团队的私募业绩表现更加的稳定。一方面说明了百亿以上规模的量化私募,整体的团队的人数、团队的配合,包括整个量化的研究的链条上,能够做到细节的优化,实现较好的效果。

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整个量化行业到现在,这个时代的竞争,已经变成了一个团队的技术的持续迭代的一种竞争。可能相比于过去在三四年前,由于当时中国整个的量化规模还比较小,所以大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一个相对比较小的规模之下,如何去提高收益率。但未来我相信,目标会变成如何能够扩大我们的研究的范围,能够更加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和服务客户需求的能力。

迈德瑞副总经理康兰:

专注中长期趋势跟踪的CTA策略

中国基金报:迈德瑞是一家国际的对冲基金公司,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公司?

康兰:迈德瑞是一家来自法国巴黎的对冲基金,我们主要专注于管理期货CTA这一类策略,尤其是这里面中长周期的、纯粹的趋势跟踪策略。我们希望通过用量化的模型去实现多个资产类别中长周期趋势的跟踪和分散化投资,我们在国际上管理规模是10亿美金,从欧洲市场逐步扩展到中国和美国市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50家管理期货的基金管理人之一。

中国基金报:近年来国内投资者对量化投资的认识度越来越高,相关的产品在渠道也受到关注,您如何看待?

康兰:很高兴就是近年来量化的私募行业发展得非常快,可以给到我们很多中高净值的客户群体一些量化的投资的解决方案。

我们作为量化投资行业里面的非常细的一个分支,我们专注于CTA策略,也就是管理期货策略,而且我们是非常纯粹的,主要专注于中长周期趋势跟踪的一类管理人,我们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希望通过专注这一类策略,能够给到投资人、尤其是一些配置型的投资人,可以实现分散化的投资,非常清晰的业绩归因,以及我们有在海外十多年、在国内也是八九年的实盘业绩验证之后的比较稳定的模型。

中国基金报:您怎么看待国内资管产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

康兰:这次参加西湖峰会给我感受很深,非常多的机构,无论是海外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现在渠道政策也越来越放开了,像迈德瑞在前几年拿到了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牌照,可以在国内开展多元化的投资,同时我们母公司法国迈德瑞也可以通过QFII的牌照,将我们全球的策略里面的一部分,去灵活的配置到中国市场,可以允许QFII投资的一些期货品种,为我们全球的一些客户提供一个更多元化的组合。

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资管行业的对外开放,外资进入中国,不仅仅为中国的一些中高净值的客户群体以及机构提供很多专业的配置方案,还可以加强市场的成熟度,让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这个市场。

这可能是双向的,不仅仅能够给到国内的客户更好的有竞争力的产品选择,还能够让整个全球的资管行业更好的融合,我觉得这是让人非常兴奋的地方。

招商证券托管部总经理易卫东:

私募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国基金报: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20万亿元,您认为私募行业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易卫东:从2014年起步,私募基金行业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我们把它分成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行业的初创期,起点是以2012年新的基金法修订作为标志,新的基金法正式把私募基金纳入了监管范畴,这也意味着私募基金取得了法律认可的地位。

以此为起点,2014年招商证券拿到了第一张经过证监会批准的私募基金托管牌照,2014年3月17日,招商证券和重阳投资共同发行了行业第一支私募基金。

第二个阶段是行业快速发展期,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的牛市,蓝筹股的行情此起彼伏,为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资本市场的背景。以此为契机,私募基金行业的规模快速发展,大量的私募管理人从零起步,依靠其良好的投资业绩和投资品牌,赢得了投资者的认可,规模也快速发展。

私募行业从零发展到20万亿,其中证券私募规模超过6万亿,很多私募管理人在这个期间从零起步,迅速突破了百亿,甚至头部的管理人规模一度突破了千亿,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行业的规范发展阶段,随着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行业的风险事件,监管层面对这些风险事件及时出手,进行规范、治理、整顿,出台了很多新的法规,对私募行业的一些个别乱象进行了清理和整顿。

第四个阶段,今年,基金业协会出台了新的备案的指引,按照扶优汰劣的原则,鼓励优质私募管理人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规从今年5月1日之后开始生效,整个私募行业要进入一个新的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中国基金报:招商证券如何助力私募行业未来的发展?

易卫东:招商证券是行业内首家获得私募基金托管牌照的券商,我们始终跟私募基金行业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我们也见证了私募行业从零开始起步、逐渐壮大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一直为私募行业提供最高标准的服务。

招商证券的服务范畴主要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服务,二是增值服务。

首先,基础服务包括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托管人的基本职责,包括基金会计、注册登记、投资监督等各个方面。

我们在履行这些基础职能的同时,也根据私募行业和客户的需求,对我们的服务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主要分成两个方向:一是传统功能的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效率,比如招商证券在行业里首家推出了智能机器人,能够帮助私募管理人更快地去履行基本的运营职能。同时我们也在业内首家推出智能报表的服务,可以帮助私募管理人更快更准确地一键式生成各种报表。

二是创新升级方面,我们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根据私募行业的发展趋势,推出了很多新的功能,比如在产品架构方面在行业首家推出了母子架构,方便管理人把投资环节和募集环节分开,能够更加聚焦于投资策略管理。在估值环节,招商托管也是行业内首家推出T+0估值的,提高了行业的估值效率。另外在 TA环节,首家推出了金额赎回和超级转换的功能,更加方便投资人进行申购、赎回等操作。

再者,随着私募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单单做好基础服务可能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私募基金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根据私募行业发展的趋势,推出了很多新的增值服务。

主要分成几个方面:第一是资本引荐服务,托管人根据自身对私募管理人的了解,把优秀的、具备好的投资业绩和风险控制能力的管理人,把他们的投资策略、投资产品,推荐给我们的机构投资者,把资本方和资产方进行对接,起到一个资本引荐平台的作用。

第二是销售和交易服务,招商证券现在也在向财富管理进行转型,按照我们自身的“十四五”的财富管理规划,未来到“十四五”末期,我们要做到“两个5000亿”的规模,一是招商证券的财富管理的规模要突破5000亿,二是招商证券的资产管理的规模要突破5000亿。这“两个5000亿”加起来是1万亿,应该说为招商证券和行业的优秀私募管理人提供了非常大的合作空间。招商证券可以引进优秀的私募管理人,向我们的客户群体进行销售,同时也为私募基金提供算法交易、极速交易等各方面的交易增值服务。

第三是大数据服务,我们依托于私募行业最大的托管数据库,也依托于最多的客户群体,招商证券前年在行业首家推出了招商证券私募基金指数系列,其包含了两个系列,一是市场系列,二是投资系列。这个系列涵盖了股票多头、量化指数增强、市场中性,以及资产配置等各种不同的子策略。招商证券私募基金指数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私募基金运行的市场基准,也为我们的机构投资人提供了一个精选的私募基金投资组合。

第四是风险管理的外包服务,我们的渠道方和机构投资人在销售和投资私募基金证券基金之后,还需要进行投后管理,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能。这部分职能托管人可以依托投资监督、基金会计、绩效评估、投资报表等功能,配合销售机构和机构投资人的需求,来进行包含投前投中投后各环节的全过程风险管理。

第五是系统定制服务,招商证券托管部非常重视金融科技,部门内部有超过100人的金融科技团队,每年的金融科技投入超过1亿元。依托于金融科技的优势,为部分核心的私募管理人提供系统的定制服务。通过系统定制服务,能够提升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运营效率和合规水平,能够更加契合于行业的发展,降本增效,同时将私募管理人更多的精力聚集在投资研究和销售方面,为投资人提供更好的投资业绩和产品。

浙江省金融人才协会秘书长郭涛: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

中国基金报: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有十几年时间,您如何看待私募基金在助力实体经济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郭涛:从2015年开始,浙江开始打造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和2016年开始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的整体规划,对新兴金融产业进行了大力的扶持。

我们这里面就谈到了,包括股权基金,包括二级市场的,包括私募基金、对冲基金,围绕这样一个产业的话,我们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点就是大量引进海归国际化的人才,回到杭州来创业来工作。

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重要的是通过金融人才的实现,那么金融人才是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的一个桥梁。

因为作为一个新的金融业态的发展,我们就需要大量的新的围绕业态的金融人才,那么以前的话我们说做金融,主要是需要去北京、上海、深圳,那么现在如果说做私募基金,如果说股权基金,很多人选择杭州作为一个第一的落脚点。

另外,杭州蝉联了好多年,青年人才的引入,是全国第一的,杭州这个城市也特别适合青年人在这个地方落地、生活和工作。

所以说从人才的培养的角度来讲,就是我们过去的十年,浙江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从省外引进,从国际引进,那么未来10年,包括今天我们推出的叫十年千人的计划,未来的十年我们更加应该更加注重本地的金融人才的培养,包括把本地的金融人才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的操作水平的中高端的国际化的金融人才,要通过浙江本地来解决。

因为从人才的体量来讲,我们通过人才引进,已经没办法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庞大的体量需求了,所以浙江省金融人才协会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件就是我们深度参与了浙江省的大学的金融学科的改革。目前我们跟浙江工业大学开创了国内第一个量化金融专业,这是2016年开始的。我们跟浙大城市学院,开设了浙江省第一个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的内循环改革试点。包括我们跟杭州师范大学的话,合作开设了面向财富管理方向的金融专硕的项目,所以本土的金融人才培养,从高校的学科改革开始。

另外一块的话,包括我们最近提出十年千人计划,包括过去很多年来,一直以来致力于邀请国际的专家和金融行业的高管来参与对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最重要一点的话,包括我们全球私募基金协会,我们要利用这种国际化的峰会的场合,把海外的大型金融机构一些高管请过来,跟我们本土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才进行深度的面对面的交流。这就是我们协会主要是做的几点工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