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野
【资料图】
市场深度调整之际,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正在显现。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大调整:市场层面,前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39万亿元,同比下降8.8%;商品房销售面积11.1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2.3%;商品房销售额10.88万亿元,下降26.1%。企业层面,百强房企中绝大多数民营房企或是暴雷或是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民企出险比例达53%。另据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四季度房地产企业将又迎来新一波偿债高峰。届时,200家核心房企境内外债券合计到期规模达1812亿元,其中海外债约为617亿元。
市场困顿之际,中国房地产行业亦在积极调整自救,调整架构、积极债务展期、保交楼,展现了一定的竞争力,强调稳健发展。优秀房地产企业、优质项目和房地产从业者,也在彰显榜样力量,助推行业发展。
政策也在释放暖意,11月份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从支持房企流动性层面打出了一套纾困“组合拳”,“金融16条”“三箭齐发”等针对房企融资政策“礼包”接续出炉,以求向市场释放更多积极信号。
11月28日晚间,证监会宣布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包括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等。至此,信贷、债券、股权三个融资渠道“三箭齐发”,合力推动房地产融资。纾困方向也从此前“救项目”转换至“救项目”与“救企业”并存。
11月23日,央行、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以支持房企融资为主旨的“房地产金融16条”新政,对于当前疲弱的房地产行业,堪称“史诗级”利好。整个地产圈因此沸腾,地产股也迎来久违的暴涨。
与其同步的是,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加大了对房企流动性支持。多家国有大行与房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并购贷款等业务方面加深合作。
如工商银行分别与万科、金地、绿城、龙湖、碧桂园、美的置业、金辉等12家房企,以总对总签订战略协议,向其提供意向性总融资6550亿元;邮储银行分别与万科、龙湖、绿城、碧桂园、美的置业签署战略协议,向其提供意向性总融资2800亿元。
从相关统计看,工行、中行、建行、农行、邮储、交行六大银行为上述代表房企提供意向性总授信逾1.2万亿元。
另一边,债券融资渠道愈发畅通。在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后,已有首批民营房企火速获得增信。龙湖率先拿下200亿元发债注册额度,美的置业和新城控股各150亿元发债额度,还有万科280亿元及金地150亿元,储架式注册总额度930亿元。
这些一揽子有力度、有针对性的金融举措,着力化解房企风险,聚焦“保交楼”项目顺利推进,推动市场和行业信心恢复。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又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即将开启新的征程。
巨大变局下,12月16日,以“新征程新起点新目标”为主题的“2023中国房地产年度趋势论坛暨CIHAF第二十三届中国住交会”将重磅而来,并推出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榜TOP100、中国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综合实力榜TOP30、中国城市运营商20强、中国房地产代建综合实力20强等榜单,通过科学测评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创造能力、房企品牌价值、房企社会贡献,评出2022中国房地产行业综合实力企业。
2022年年末,针对房地产行业轰轰烈烈的“救市”大幕已然拉开,即将到来的2023年我们要更好地提升竞争力,从新发展模式中找到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