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近半年,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辉控股”,0884.HK)复牌了。

9月26日晚间,旭辉控股连发5份公告,不仅披露了针对此前接获的匿名信的独立审查结果,同时还发布了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的经审核业绩报告。


(资料图片)

达成复牌指引各项条件后,旭辉控股申请于9月27日上午九时正式复牌。

不过,与此前所有长期停牌后复牌的房企一样,旭辉控股复牌还是未逃过下跌命运。截至发稿,旭辉控股盘中下跌44.08%,市值为44.78亿港元。

复牌指引已达成

今年3月31日晚,旭辉控股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审计师收到一封匿名信件,其中提出了对涉及总金额为18亿元的若干交易的质疑,交易涉及旭辉控股及其非全资附属公司旭辉永升服务。

因为该匿名信,旭辉控股延迟刊发2022年全年业绩,同时公司股票自4月1日起停牌。

随后,在6月23日,旭辉控股收到港交所复牌指引,其中提到,旭辉控股要实现复牌需要达成4个条件,除了与其他房企一样需要披露所有应发未发的财务报告、遵守上市规则13.24条以及告知市场所有重大资料以供投资者参考外,旭辉控股还需要就匿名信进行独立调查,评估其对公司业务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影响并采取适当补救措施。

如今,在停牌近半年之际,旭辉控股披露了审查结果。

此前旭辉控股管理层主张,匿名信中提及的相关交易具备充分的商业实质及业务理据。经过独立审查,审核委员会认为,对上述主张的真实性不存疑,亦无建议展开进一步调查。

旭辉控股董事会认为,匿名信的指控并没有对公司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造成影响,所以毋须就相关指控采取任何补救行动。

与审查结果一同披露的还有旭辉控股2022年业绩报告和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旭辉控股实现合同销售1240亿元,营业收入474.4亿元。2023年上半年,旭辉控股实现合同销售419.4亿元,营业收入313.19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旭辉控股的负债余额较去年末下降6%至1022亿元,债务规模持续压降。

旭辉控股方面表示,尽管3月31日至9月26日公司股票停止买卖,但集团整体经营运作均正常进行,积极保交付、保经营及维护境内融资。截至今年6月30日,旭辉控股总资产为3627.94亿元,净资产749.4亿元。旭辉控股董事会认为,公司有足够的营运水平并拥有相当价值的资产支持其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对旭辉控股2022年业绩报告,核数师发表的审计意见为“无保留意见”。

一般而言,核数师可能出具的审计意见有4种: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此前,融创中国、世茂集团、当代置业、花样年和中国奥园复牌前披露业绩报告时,核数师都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

有熟悉会计准则的人士解释称,“无法表示意见”是指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核数师对旭辉控股的财报审计结果为“无保留意见”,说明其财报合法、公允、无错报,且核数师已经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了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持续推进境外债务重组

旭辉控股复牌大跌在意料之中。

根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此前统计,出险房企经历长期停牌后,复牌首日基本都会补跌,例如龙光集团下跌51%,佳兆业下跌21%,融创中国下跌55%,世茂集团下跌66%,中国恒大、阳光100以及中国奥园复牌当日股价下跌幅度均超过70%。

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认为,出险企业复牌走低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马泓表示,主要是投资者对该企业估值进行了重新定价。既然已经出险,说明此类公司在经营收入、利润或者融资方面多多少少可能存在流动性不足的缺陷,部分投资者对此持担忧情绪,选择在复牌后的比较短的时间内选择沽空的做法也比较容易理解。

不过,对于旭辉控股而言,股价下跌并非首要关心之事,当下公司的核心任务除了保交付,就是推动境外债务重组。

根据旭辉控股今年3月10日的公告,其推出了第一版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并与债权人进行了多轮沟通。

与此同时,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地产行业持续处于下行通道,房地产行业长期供求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高盛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曾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数年将出现L型复苏,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滑后,将保持低位徘徊,不会出现V型或U型的反弹。

在此大背景下,据接近旭辉控股的相关人士表示,旭辉控股基于公司一季度的经营及现金流情况制定的第一版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已难以落地。因此,综合考虑实际市场变化和公司最新的经营及现金流情况,旭辉控股以可持续经营和努力偿清债务为原则,正在与债权人积极沟通,重新制定“短端削债、中期转股、长期保本降息”为原则的境外债重组方案。

关于旭辉控股的复牌,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不解,因为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并未根本性好转,而与阳光100、中国奥园等房企面临9月除牌大限不同,旭辉控股还有更多时间。但在此时复牌,无疑对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的推进产生积极作用,尤其是“债转股”方案的推进。

实际上,“债转股”已经成为出险房企债务重组的一项惯用方式。以融创中国为例,其于今年4月成功复牌,此后,其包含“债转股”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也得到债权人的认可。截至9月18日,融创中国债务重组方案的支持率已达99%。

此外,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已在低谷盘桓超过1年,有些房企在债务展期后又开启二次展期,例如宝龙地产、中国奥园、荣盛发展等;富力地产、融创中国、龙光集团也由单笔境内债展期逐渐变为债务整体重组;叠加碧桂园、远洋集团等企业也在近期先后面临流动性危机,债权人对于出险房企的偿付期望也逐步趋于合理,普遍希望房企能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方案,最终的目的是让企业活下去,持续经营以完成未来的持续兑付。

截至目前,2022年起停牌的房企基本都赶在9月30日大限之前实现了复牌,暂时解除了退市危机,但仍有大唐地产、祥生控股、大发地产、上置集团等企业处于停牌状态,这些企业是否也能顺利复牌,目前仍是未知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