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股份。崔军民/摄
(相关资料图)
中房报记者 崔军民 北京报道
“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转型升级需综合考量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及自身业务特点确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9月28日,空港股份(600463.SH)董事长韩剑表示。
就在几年前,空港股份就已提出转型升级的经营策略。“推进公司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在盘活存量资产基础上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只是,几年过去了,空港股份的转型升级之路似乎仍未明朗。
空港股份2023半年度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4亿元,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同比下降45.81%;实现利润总额亏损6084.94万元,同比下降215.2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4803.9万元,同比下降254.6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4627.25万元。
从这些营业收入和利润数据中反映出,空港股份的经营业绩严重入不敷出。
空港股份是一家临空型园区类上市公司,在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以园区开发建设为主营业务。其中,包括工业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施工、物业租赁和管理业务。该公司于2000年3月成立,2004年上市。
记者梳理历年财报数据显示,空港股份2004年至2013年,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0.33亿元增长至0.75亿元。从这些数据来看,空港股份上市初期的经营业绩尚可,净利润稳步上升。不过,从2014年开始,空港股份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出现持续波动,且不断下行,直至2019年亏损0.17亿元,出现上市以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首次亏损。2020年,空港股份在主营业务之外,靠处置资产形成0.47亿元投资收益,实现净利润0.0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扭亏为盈。只是,这一业绩充满“水分”。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空港股份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持续亏损,业绩持续承压。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去年2022年6月曾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当时,空港股份公告称,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而在被正式立案前,空港股份就曾收到多份监管函,暴露公司在信息披露上的纰漏。
有投资者认为,从去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到公司董事长赵志齐递上辞呈、会计师事务所临阵“换将”、麾下天源公司的资产减值等均成为拖累上市公司业绩持续滑坡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其控股子公司天源公司。
根据公告,早在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地产政策调控、融资环境收紧的影响,天源公司上游发包方资金链紧张,导致其回款困难。自2021年以来,为了缓解天源公司资金压力,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空港股份已为其进行借款担保并提供财务资助。公司也曾试图筹划置出建筑工程施工业务,并置入半导体业务,但最终主动终止。
投资者认为,空港股份受天源建筑、天瑞置业、诺丁山置业等房地产业务影响,将继续入不敷出。
2015年12月,空港股份向国开金融非公开发行股份4800万股,发行价格为12.5元每股,如今8年过去了,公司股价却跌到了8元多。
面对国有资产的流失的质疑,空港股份和国开金融将采取何种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如何避免业绩持续亏损?空港股份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这些问题仍未明朗。